课题跟踪检测(二十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解析:选A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2.下表为1950~1955年亚非和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表,表中数字变化说明()年份地区195019511952195319541955亚非30.629.7517.3414.912.1611.11欧美35.94.872.486.655.96.74A.国际政治风云影响经济发展B.当时我国对外贸易较为落后C.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全面展开D.国民经济形势已经基本好转解析:选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封锁和包围,1951年与1950年相比欧美国家迅速降低,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也影响着中国与亚非的对外贸易,故选A项。3.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A.“求同存异”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选C由题干信息可知,中共中央主张废除过去屈辱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与“另起炉灶”的含义相符,故C项正确,B、D两项错误。“求同存异”是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故A项错误。4.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立斗争的国际形势,我国采取了独具特色的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这实质上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征()A.尽快获取国际承认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反对霸权主义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选D结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具体内容可知,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即外交方针具有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特征。5.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C.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解析:选D材料表明中缅条约已经把相互友好、互不侵犯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相应条款,“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说明此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6.埃博尔强调:“尽管冷战已经结束,当今世界却仍不太平。暴力冲突、侵略……新形式的殖民主义仍然存在。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存在的条件跟50年前一样。”这句话实际上表达的思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国际形势没有发生变化B.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未经受现实的挑战D.未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解析:选B“50年”过去了,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A项错误,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实受到了一些现实挑战,其精神正在受到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传染病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正受到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策略的侵蚀等,故排除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排除D。7.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参加某一国际会议前夕,中国政府判断:“所有参加会议的国家尤其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事业负有特别责任的大国之间,将有可能在互相尊重的平等地位上,根据亚洲各国的切身利益及世界和平的共同利益达成协议。因此,它标志着各大国以协商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努力的一个起点。”这一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选A由材料“负有特别责任的大国之间”可知有大国参与,据材料“根据亚洲各国的切身利益及世界和平的共同利益达成协议”可知是为解决亚洲的和平,日内瓦会议是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有世界五大国参加,故A项正确。8.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解析:选D在亚非会议的过程中,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确保了会议的正常进行,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是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0年1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贝文照会周恩来外长,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法律上的政府,表示愿意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准备互换外交代表,同时撤销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承认,终止与其“外交关系”。但是,英国仍在台湾淡水保留领事馆,和台湾地方当局维持事实上的关系。材料二英国政府之所以顶住美国的压力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英国在华利益居西方列强之首,而战后英国实力地位削弱,在国际竞争中居不利地位,通过承认新政权来保持在华既得利益与发展中英贸易是英国工党政府对华政策的优先考虑;其二,香港在战后英国远东政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在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政权控制中国大陆之后,要维持其稳定繁荣,离不开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合作;其三,根据英国外交惯例,“如果一个政权得到大部分居民的认同,有效治理着一个国家,并有长远的前景,就应该予以承认”;其四,承认新中国不仅有助于把中国融入国际体制,削弱其孤立倾向并减少其对苏联外交和经济的依赖,而且有助于英国争取以印度为代表的主张承认新中国的亚洲舆论的支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友珍《走向半外交关系:1950~1954年的中英建交谈判》(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华态度的特点。(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从英国对华外交的两面性上分析其特点。第(2)问,结合材料二从国家利益方面展开分析英国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答案:(1)特点: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新中国;体现出两面性,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又与台湾维持事实上的关系;深受美国影响,只承认但未正式建交。(2)原因:英国在华利益居西方列强之首,为维护在华既得利益;香港战略地位重要,为维持香港的稳定繁荣;新中国成立并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符合其外交惯例;为了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融入国际机制并摆脱对苏联的依赖,赢得亚洲舆论的支持;二战后,英国国力衰弱,为维持其国际影响力。(任意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