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康熙帝在铲除权臣鳌拜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局的措施,不包括()A.将鳌拜处死B.平反冤假错案C.大力整顿吏治D.永远废除圈地A[对鳌拜的处理是革职拘禁而并非处死。]2.下图表明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是()图中札付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察尼提升归降的叛军千总为守备时所颁发A.坚决用武力消灭三藩势力B.剿抚并用的战略战术C.以安抚为主的方针D.分化叛军的力量成为平定三藩之乱的主要方针B[材料能够提供的主要信息是提拔投降的叛军将领。]3.假如你是一名电视导演,看到了下列电视剧剧本描写的场景。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A.《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以“除恶勿尽”的策略,平定了三藩之乱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中收回台湾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身先士卒,带领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打败噶尔丹,迫使其中央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B[B项符合史实。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时,采取了“剿抚并用、分化瓦解”的策略;康熙帝在雅克萨之战中,是御驾亲征,但直接带兵打仗的是彭春和萨布素;康熙帝打败噶尔丹后,并没有签订条约。《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签订的条约。]4.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又设台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设澎湖副将一员、兵两千镇守。这些措施()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②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③密切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④抵御了倭寇对闽台的骚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由材料信息“隶属福建省”可得出,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故①正确;材料中这些措施密切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故②③正确;倭寇对我国东南的骚扰是在明朝初年,明中叶后基本肃清了倭寇,而材料是康熙年间,时间上与倭寇骚扰闽台不吻合,故④错误;因此A项符合题意。]5.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会盟”举行。康熙帝在会上答应了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请求,除保留其原来汗号外,对旧有的济农、诺颜等名号,一律改为清王朝的亲王、郡王、贝勒等封爵。其目的包括()①解决平定三藩之乱的后顾之忧②政治上进一步孤立噶尔丹势力③加强内外蒙古和清中央政府联系④防止俄军入侵尼布楚和雅克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B[三藩之乱的问题已经在1681年彻底解决,排除含①的选项;沙俄入侵问题也已经在1689年得到了妥善解决,排除含有④的选项;噶尔丹问题在1720年才得以彻底解决;从材料中保留汗号和改名号可以得出③的结论。答案为B项。]6.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广东、四川等省试行将丁税并入田赋的“摊丁入亩”制度,这一制度的优点不包括()A.减轻贫民负担B.简化了税种C.简化了征税手续D.本质上体现了农民利益D[摊丁入亩后,地丁合一,按田亩多少单一标准收税,减轻了贫民负担,简化了税种和收税手续,具有重大进步意义。但摊丁入亩本质上体现了地主阶级利益。][能力提升练]7.清康熙帝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朕以为孔孟,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康熙帝比较推尊朱熹B.康熙帝看到了朱熹对孔孟儒学的发展作用C.康熙帝肯定了朱熹,否定了孔孟D.康熙帝推重儒学特别是程朱理学C[材料体现了清康熙帝对朱熹的大力推尊,但他并未否定孔孟之学。]8.右图是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A.军机大臣跪见皇上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C.皇上亲自处理《南山集》案D.皇帝下旨设立内阁C[军机大臣设立于雍正年间;鸦片战争爆发于道光年间;内阁是明代设立的。]9.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回放历史的画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保和殿都曾经记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佳话。——《世界遗产在中国》材料二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①圣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②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③康熙帝保卫边疆,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康熙帝实现了由乱而治之局,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断受到控制,皇帝乾纲独断。——《清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修得民心”的角度,分别指出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保和殿的相应职能。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展开。[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修得民心”的角度作答,“木兰”意为哨鹿,康熙帝把“木兰围场”作为围猎、避暑、练兵,真正职能还是作为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避暑山庄”是北京到木兰围场的途中康熙帝设立的行宫之一,后来康熙将其变成引见官吏、接见各民族王公贵族、外国使节及处理朝政的场所,实际上是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每年除夕,皇帝在“故宫保和殿”举行盛宴,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和朝廷文武大臣。第二小问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角度概括,康熙帝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团结,以包容的心态因地制宜的处理边疆和民族关系。第(2)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从四个角度的认识中任选一个展开阐述康熙帝的“文治武功”,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观点与史实结合,规范准确答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职能:①木兰围场: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②避暑山庄: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③保和殿: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经验:因地制宜地处理边疆问题和民族关系。(2)选择①: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巩固统一国家。选择②:康熙帝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矛盾。选择③:康熙帝抗击沙俄对东北的侵略,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和平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国家主权。选择④:康熙帝改革弊政,励精图治,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世纪末,中国的康熙皇帝……善于吸收新鲜知识,康熙还向洋教士学几何题;康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税制,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开创了“康乾盛世”,取得不少成绩。材料二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材料三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东华录》(清)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对康熙帝的作为作简要评价。(不能照抄原文)(2)试分析康熙帝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社会原因。(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政治体制?这与材料二中1840年的遭遇有何关系?[解析]第(1)问主要是从材料中提炼要点,注意设问中“不能照抄原文”的要求,不是说不能使用原文,事实上此问的答案离不开材料原文的提炼。第(2)问从多方面回答。第(3)问要结合必修1中的知识回答,并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等理论综合回答。[答案](1)善于吸收新知识,重视农业,对工业化不感兴趣。(2)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需求很少,对世界缺乏认识。(3)政治体制:君主专制。关系:封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最终导致了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