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6 北宋王安石变法 岳麓版选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时分层作业(六)(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时期机构臃肿,财政困难,民族矛盾尖锐,政府统治危机。因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答案】B2.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A.辽、西夏的威胁B.土地荒芜、水利荒废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官僚地主隐匿田产逃税【解析】四个选项都是社会危机的表现,但其中最关键的应是经济问题。【答案】C3.“痒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王安石针对这种状况采取的措施是()A.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反对“恩荫”B.开设武学,增强军队的素质C.废除“恩荫”,用新近之士取代旧官僚D.用“将兵法”取代“更戍法”【解析】题干中的材料是针对“恩荫”带来的弊端而采取的措施,是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答案】A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B.限制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C.解决政府财政困难D.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解析】解答本题应结合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些措施解决的共同问题是解决财政困难。【答案】C5.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解析】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收20%~30%的利息。这就使农民免受了高利贷的盘剥,还可增加政府的收入。【答案】A6.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哪一措施的实施()A.保马法B.将兵法C.保甲法D.精简军队【解析】保甲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后,地方治安便有了好转,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答案】C[能力提升练]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解析】第(1)问,先要把材料中所列原因提炼出,然后再加以排除,另外的原因便是答案所在了。第(2)问,首先明确变法中解决“积贫”的诸多措施,再找到材料中已提及的青苗法、募役法等进行排除,剩余措施就是答案所要求的两“事”了。至于“成效”,材料很明确,提出后略加整理即可。【答案】(1)冗官。(2)两“事”: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成效: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青黄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行矣。材料二(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材料三(王安石说)臣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邓广铭《王安石》(1)材料一中“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3)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辙评论王安石变法的立场。(4)综上所述,王安石和苏辙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和已有知识不难判断是大地主和高利贷者。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即可。第(3)问从“小丈夫”“嫉富民”“破富民”“夺富民之利”等可判断站在大官僚、大地主立场上。第(4)问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大地主、高利贷者。(2)抑制大地主、高利贷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站在大官僚、大地主立场上。(4)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属于封建统治阶级,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王安石通过抑制“兼并”,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巩固了封建国家政权,有利于农民发展生产,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设。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心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日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日知录·宋世风俗》(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的是什么?(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可知是取士之法,采取的措施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第(4)问注意题干信息“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再根据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回答。【答案】(1)冗兵、冗官、冗费。(2)“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答出三条即可)。“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是用。(4)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