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七)(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忽必烈即位后进行了政体更新,下列元朝中央机构及其职权连线正确的有()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②枢密院——总领全国军事③御史台——纠察百官④宣政院——行使宰相职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元代宣政院是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务的,故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B项符合题意。【答案】B2.今天的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①理藩院②宣政院③澎湖巡检司④台湾府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大大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答案】B3.下列对忽必烈改制中的政体更新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有()①中书省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行中书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③宣政院的设立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④民族分治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民族分治激化了民族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故排除含④的选项。【答案】D4.忽必烈确立了“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即汗位前后他的主要措施有()①保护临安等城市,使之不毁于战火②废除州县官世袭、释放大批奴隶③粉碎顽固派的挑战④坚持重用汉官、改行汉法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题中①②③④所述内容均是忽必烈推行“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的主要措施。【答案】A5.忽必烈重视农业,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行政机构,制定完善有关的法规制度。主要表现有()①地方设劝农官②中央设大司农司,专掌全国农桑水利③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④颁布“农桑之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忽必烈以农桑立国的国策的基本内容,①②③④均正确。【答案】C6.下列对“汉法”和“旧俗”斗争结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地斗争中前进的C.“汉法”与“旧俗”性质相同D.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解析】“汉法”是封建性质的,“旧俗”是奴隶性质的,故选C项。【答案】C[能力提升练]7.在忽必烈改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A.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B.在地方推行行省制C.重视发展农业D.实行兵民分治【解析】A、C、D三项只是对当时起作用,而B项中的行省制度奠定了后来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答案】B8.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之后,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这说明他要()A.立志变通蒙古军事上的扩张B.以中原文明为基础进行改制C.实行南北汉蒙分治D.抛弃游牧生产方式,推行农耕【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材料信息。“山以南”即指中原地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以中原文明为基础进行改制”的结论。【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忽必烈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在利用汉法改革蒙古旧制的同时,又在政治文化的许多方面保留了蒙古旧俗。所以,忽必烈吸收汉法是有保留的,是以不危及蒙古贵族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忽必烈时期的政治文化政策带有明显的蒙汉二元性。这种二元政策,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内蒙外汉”的形式表现出来。草原旧俗为代表的蒙古制度相当多得占据了忽必烈政治文化政策的核心部分,汉法制度则往往居外围或从属地位。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263年又下令:“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1270年又下令:“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法对蒙古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3)根据材料,如何评价忽必烈既改行汉法又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的做法?【解析】第(1)问回答时要注意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第(2)问注意材料信息的提示作用。第(3)问注意分析忽必烈改制双重性的特点。【答案】(1)蒙古族在入主中原后,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确立了以农桑为本的国策方针,并注意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同时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也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2)政治: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在地方,设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民族关系方面,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变过去的游牧政策为定居农业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占广大汉人的合法耕地。经济:确立农桑立国方针,开始向农耕文明转变;保护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机构和制度;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农桑辑要》)。(3)忽必烈重用汉官,推行汉法,充分反映了他接受汉族先进的农耕文明,追求社会进步的精神;但他同时又竭力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实行民族分治,流露了他在推行汉法的同时不忘蒙古渊源的心态。10.下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改革:名称身份结果备注商鞅变法左庶长成功遭车裂孝文帝改革皇帝成功王安石变法宰相失败遭罢官忽必烈改制皇帝成功请思考:(1)上述改革从措施上来看,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改革的结果却并不相同。你认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2)从改革者的命运上看,你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有什么认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第(1)(2)问都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中国历史上改革的成败与改革者往往有着较大的联系。一般来说,最高统治者进行的改革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能运用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来突破改革的阻力。大臣领导的变法如果得到最高统治者强有力的支持,变法也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最高统治者在改革和保守势力间来回摇摆,变法就难以成功。(2)改革者的命运往往是相似的。因为只要改革就要触动一部分既得利益者,而这部分人往往是社会的特权阶层。因此,改革必然遭到这一部分人的阻挠和破坏,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