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使用教材课题投标书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主要问题(一)课题的提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尽管教学可能有千万种方法,但要上好课,如果没有深入地钻研教材,那几乎是没办法的事。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我们把教材当成学生的整个世界,把教材当“圣经”,不根据学习者的实际灵活运用教材,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其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认为,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研究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良好个性的发展,因而,我们选定“创造性使用教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作为研究课题向上申报立项二)研究的主要问题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点,发挥教师的创造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三、课题研究的进程本课题从2003年秋季开始开展研究工作,历时两年,研究进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着眼于“篇”的教学的研究研究之始,我们把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篇”上,我们认为,入选教材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性和思想内涵,一幅图,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句话,一道练习题,都可以好好利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特点,合理地运用教材,才能让教材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彰显教材的魅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重视:1、把握教材特点,确定教学重点:2、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教学实际,一方面指教材的特点,一方面指学生的实际。把握了教材特点,确定了教学重点,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有可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实验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理解透彻,教学中积极挖掘苏教版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拓展教材,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原来过于注重模仿记忆、机械训练等接受式学习的状况,初步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创造性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2、通过课题研究,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及相关领域取得典型经验,在市、区加以推广,为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将充分利用苏教版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开发生活资源,利用生成性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来过于注重模仿记忆、机械训练等接受式学习的状况,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挖掘教材素材的趣味性、现实性、挑战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兴趣。2、挖掘教材内容的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3、挖掘教材编排的层次性、灵活性、过程性,培养学生多策略、个性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4、挖掘教材内容的人文性、科学性、教育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创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6、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倡导教师尊重、激励、引导学生,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三)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与条件保障1、主持人、参与者大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都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特别是主持人及几名教研员、科研人员、学校领导都具有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都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或小学数学教学多年,都是区级以上教学能手,三名学校领导亲自但任苏教版的教学任务。实验教师都是年轻教师,他们教学改革热情高,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深的研究潜力。因此,这支研究队伍是专业知识、研究经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队伍,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定成果奠定了基础。2、主持人和专业人员把握研究方向,进行理论指导,参与实验过程及解决疑难问题,总结成果,组织推广。学校领导和实验教师以行动研究为主承担实验具体任务。3、各实验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本齐全,图书、音像等资料齐全,各校都具备一定的科研经验,有较完善的课题管理制度。教研与培训中心及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研究,将会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设备更新、资料订购、教师培训。4、实验班的学生均为自然分班组成,使课题研究具有合理性,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课题研究的实施(一)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采取行动研究为主,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1、以教师的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2、实验教师的个体实践为主,课题实验小组集体研究为辅。3、各实验教师要确定子课题,按学期分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完成总结,并及时撰写体会,总结成果。4、以控制对学生有损害因素为起点,以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为前提,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二)实施步骤准备阶段(2004.3~2004.7)1、学习课改理论,奠定理论基础。2、深入课堂调研,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3、了解学校及教师情况,选定实验学校及实验教师。4、完成课题论证,参加申请评审。初始阶段(2004.9~2005.7)1、制定实验方案。2、实验教师确定子课题,制定阶段计划。3、按方案进入实验阶段。4、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效果分析,并针对问题调整方案。及时积累资料和成果展示。深入阶段(2005.9~2007.3)1、修定实验方案,深入实施。2、积累实验案例,分析实验效果。3、征询实验学校及教师对教材的意见、建议。总结验收阶段(2007.4~2007.7)1、课题组全面总结,撰写实验报告。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典型案例,装订成集。3、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装订论文集。4、准备鉴定验收相关材料。5、申请鉴定验收。预期成果完成的时间:2004.3~2007.7最终结果形式:教学设计集、案例分析集、教材修订建议、学生能力展示、实验报告。课题组织小学数学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研究[负责人:张小燕转贴自: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4-6-22]一、课题的提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它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一大改变,就是要求打破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传统教学当中,教学与课程彼此是分离的,教师往往被手中教材、教参的框框所束缚,凡事“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导致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真正地用教材。教师离开了教科书,不知教什么;离开了教参,不知怎样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不知怎样检测学生。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缺乏自主与创新。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新课程中发挥主体性、创造性作用,既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教师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摒弃“教材即知识”的落后教材观,树立“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教材观,从而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教材不过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有机的融合;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深化过程。二、课题的界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教材的灵活运用。主要指的是教师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比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内容等。2.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表现为教师对教辅、教具的自主开发。当教师的教学成为极富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活动时,教材出版单位及市场所提供的教辅、教具必然不能满足真实的课堂需求。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教辅、教具的开发就成为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个重要表现还在于要求教师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制作简单的教辅、教具,尤其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辅和适宜学生交流感受、动手操作及在小组合作中使用的教具。其次,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共享,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本保障。对教师来说,教师之间及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了解、发现学生及家长的情况、变化,即时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还可以请他们一起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过程成为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由师生甚至是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创造、建构的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个终极表现就是开创适合自己学校(班级)的、有特色的教学。因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教师,一定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效地利用自身及学校、班级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班级的、有特色的教学是优秀教师的共同追求。总之,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注意:①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②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③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④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⑤必须量力而行,不可一赋而就,急于求成。三、理论依据1、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它体现了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而就教材而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理解。从狭义上来讲教材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教学任务而编造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即教科书;而从广义上来讲它又是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材料。教师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指导者,就应该在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找准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而从钻研到实践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发现、创造的过程。若在钻研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2、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地、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无论是从地域、民俗、民等情况都不尽相同。他们各有各的特色。就是在同一个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尽管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求一纲多本,也就是教材要具有多样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但即使这样,也不可能编排出一套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教材。我认为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3、根据教学情境而定教学情境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氛围。教学课前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