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三)(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出现了新的因素。“新的因素”是指()A.农业耕地增加B.手工业得到发展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解析】解题关键要抓住“新的因素”这一限定语,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不断繁荣,日本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瓦解着日本的封建经济,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变化。【答案】D2.19世纪80年代后,日本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①政府的扶植②政府“示范”企业的影响③追求利润④广阔海外市场的刺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④表述不正确,日本是一个小的岛国,在19世纪80年代,日本还没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答案】B3.明治维新期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措施。下列表述体现这一“奇特的现象”的有()①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②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③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④臣民克忠克孝……此国体之精华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③【解析】所谓“奇特的现象”,实际上是指日本与西欧现代化模式不同的地方。②更符合西欧政治现代化模式,所以排除含②的选项。①③④均符合日本改革的特点。【答案】A4.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西化而不同化,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阐明的明治维新时期西方文化与日本文化同时存在的表述,综合分析可得出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答案】C5.明治维新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最有力的措施是()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B.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C.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D.修建铁路,开办工厂,发展外贸【解析】A项是前提,为工业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保障,排除;C、D两项属于B项内容的具体化,排除。【答案】B6.明治维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解析】日本大肆对外侵略扩张的原因应从其封建性和军事性的角度思考,故选C项。【答案】C[能力提升练]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武士们衣饰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日本《世事见闻录》材料二幕府末年米价(以1858年每石米价指数为100)材料三16世纪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也同日本建立了贸易联系,同时,天主教也传入日本,信徒一度达到十几万之众。德川幕府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在17世纪30年代连续五次颁布了锁国令,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日本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材料一中作者关于“(武士的)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的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分析德川幕府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题干材料表明武士阶层走向没落;第二小问,作者认识不正确;第三小问,作者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看待武士阶层的变化。第(2)问,材料二说明米价上涨这一现象会导致人民生活困难,社会矛盾激化。第(3)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内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变化:武士阶层走向没落,自身经济状况日益恶化,要求改变现状,由封建统治的支柱变为反对幕府的重要力量。不正确。作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因素对封建社会冲击的进步性,而是站在守旧的立场上,维护封建等级制度。(2)现象:米价暴涨。影响:物价暴涨引起经济混乱,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走投无路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许多地方的农民和贫困市民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剧。(3)西方列强采取经济和宗教形式开始渗透日本社会;幕府统治者害怕西方势力危及自身统治。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治维新前日本遣外使团考察记述)(欧洲)上下皆以欧美生活为主意,相互精于生理,并以勤劳之力达到其主意为荣,以无为依人而食为耻。……然欧美一般皆生活于利欲之中。如按前所述,其政俗精神属我四民之类。而所谓自主之理,只在一味追营私利,并以此为勤劳之生业。此等固执,余等不敢渐薄。而高等人物中,皆以立议会、设会社、论国政为成就。——《欧罗巴洲政俗总论》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1)根据材料一,归纳欧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征。(2)结合明治维新的相关措施,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解析】第(1)问,从生活追求、勤劳致富逐私利、上层参政意识浓等回答。第(2)问,考查明治维新的进步性,从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面采取的措施回答即可。【答案】(1)追求高质量生活、立足勤劳致富和过于追求私利;上层人士的民主参政意识浓厚。(2)废藩置县,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殖产兴业,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加藤弘之《邻草》材料二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汤重南《日本帝国的兴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解析】第(1)问,根据有效信息“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可以判断;日本的传统决定了日本永久太平不可能。第(2)问,“告别旧日本”是指对日本的改革,“新日本”是指近代的民主政治制度。【答案】(1)构想:建立君主立宪制。原因:对外扩张,走上军国主义道路。(2)“告别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势力;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