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23世界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表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加剧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答案】C2.下列表格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朝鲜战争(1950~195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明确反对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动武A.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的后盾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最终反目成仇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解析】战后西欧与美国的关系经历由美国扶植西欧到双方控制与反控制的变化,这与西欧国家联合后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有密切的关系,故A项正确。【答案】A3.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B.美苏关系恶化,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答案】D4.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请求。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这说明()A.欧洲一体化进程停滞B.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C.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D.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解析】二战后,英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紧跟美国步伐,材料中法国反对英国加入的原因不在于英国,而在于美国,实际上是反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答案】B5.1974年,西德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反映了欧洲各国()A.在国际关系中孤立美国并取得世界霸权B.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要求确立欧洲为世界经济中心C.不满美国的控制并与美国分庭抗礼D.希望摆脱美国控制的愿望【解析】从材料的有效信息“1974年”可以判断美国这时的经济霸主地位已经动摇,欧共体开始崛起。【答案】D6.20世纪70、80年代以来,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表现不包括()A.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B.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向国外派兵C.不断增加军费开支D.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解析】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日本政府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在联合国维和名义的幌子下向他国派遣自卫队,突破战后体制限制,故B项正确;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打造一支现代化军队是政治大国的一方面,故C项正确;积极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增加在国际事务之中的话语权是其表现,故D项正确。【答案】A7.下图所示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经济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变化趋势。该趋势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B.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C.广大亚非拉国家迅速发展D.西欧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解析】从日本和欧共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二者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B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A.在“冷战”背景下,日本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C.在中国、朝鲜相继独立后,反共阵营的日本幸免于战后的赔偿责任D.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答案】D9.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解析】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相对比较容易选出B项。A项是欧盟建立;C项是西欧、日本崛起;D项“世界政治一体化”表述有误。【答案】B10.“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解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它有助于缩小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这与“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11.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解析】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崛起,所以A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是正确的,选A项。【答案】A12.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通过大会宣言,表示“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两大集团控制世界B.不结盟运动的性质与“经互会”、华约不同C.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D.不结盟运动是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A项说明了不结盟运动成立的原因,B项说明其目的不是进行“冷战”,C项说明了它的宗旨,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6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欧美强国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黄皮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国家产生“政治上的考虑”的背景及其目的。(8分)(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有哪些?(8分)(3)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10分)【答案】(1)背景:战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文化、传统相近,地域相邻等;吸取战争教训。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2)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新的力量:欧共体形成(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3)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14.(26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材料二《欧盟成员国示意图》(截止2007)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两材料中有关政治局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材料一反映的是两极格局,材料二反映的是欧盟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信息一:从世界格局看,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说明”则可从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力量的崛起等方面进行分析;信息二则可由微观角度分析欧洲国家的变化——由对立走向联合;“说明”则从欧洲对立的原因和欧洲联合的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示例一:信息: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转变为“一超多强”,并朝多极化趋势发展。说明: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两极格局的局面被打破,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随着中国、西欧和日本等国或国家集团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示例二:信息:欧洲国家由对立走向联合。说明:二战后,在美苏“冷战”的影响下,欧洲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但是西欧国家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随着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与美苏相抗衡,维护自身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为了缓和民族仇恨,西欧国家逐渐联合为一个整体。(以上两点信息并予以正确说明即可得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