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解析: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留日学生占多数,结合所学知识,这与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较早开放通商口岸有关,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接受外来文化,故A正确;辛亥革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开始于1911年,时间不符,排除B;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C;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因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D。答案:A2.1885年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田赋下降,厘金和关税收入上升,说明当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即农业下降、商业比重上升,故D项正确;厘金和关税收入的上升主要由国内外贸易增加导致,不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当时清政府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当时虽然有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但厘金属于国内贸易,故C项错误。答案:D3.(2018·山东临沂市二模)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下表推断()时间广告量报纸1926.121930.111932.51934.6《申报》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30294317占总商品广告比例(%)2721.853.822.4《商务日报》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15151720占总商品广告比例(%)41.746.841.538.5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上海的《申报》洋货商品的广告量明显多于重庆的《商务日报》,这说明重庆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弱于上海,所以本题选择D项。A项无法从广告的数量来进行判断;B项无法从材料中看出西化程度;C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表现。答案:D4.“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余悉听之民办。”这主要表明张謇主张()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B.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控制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D.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解析:材料说明的是只有“或予招商承办……余悉听之民办。”,这反映了张謇对民营工商业的鼓励,故答案选D项;A项错误,官营工商业并非停办,而是隶属工商部的停办;B项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未体现。答案:D5.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谕令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B.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商展开竞争C.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D.完全改变“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内外交困,为了扩大税源,扭转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项正确;清政府的政策目的不是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故A项错误;当时清政府更不可能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商展开竞争,故B项错误;D项“完全改变”一词过于绝对,故D选项错误。答案:C6.(2018·山东聊城市三模)1902年,盛宣怀上奏清政府称:外国商人在上海争相开设工厂,导致棉花价格日益上涨,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相互倾轧,而中国商人财力单薄,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则必定失败。这一“上奏”可用以说明中国民族工业()A.受清政府政策的严格限制B.在国际市场中举步维艰C.在与洋商竞争中无利可图D.受列强资本输出的冲击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列强的压制,列强的资本输出冲击中国的民族工业,选项D符合题意,正确;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受列强资本的压制而非受清政府政策的限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受列强资本的压制而非举步维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在与洋商竞争中必定失败而非无利可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项。答案:D7.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B.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C.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不合理D.官僚资本、外国资本的压榨解析:材料反映出在工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远远高于生产资料工业产值,这说明近代工业结构的轻工业相对发达、重工业相对落后的畸形发展格局。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为B项。答案:B8.麦迪森数据显示清代中国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清末民初则开始追赶,1936年中国已经比印度要高出26.3%。这一变化反映当时中国()A.稳固政局中的社会经济进步B.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C.外患消弭中的良好发展机遇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解析:从清末民初到1936年,政权更迭频繁,政局不稳定,故A项排除;材料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即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故B项正确;从清末民初到1936年外患并没有停止,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特指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答案:B9.(2019·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大后方主要产品的产值中,私人资本工业所占比重由1938年的78.8%降至1944年的46.3%。1947~1948年,国统区私人工业资本仅仅恢复到1936年水平的78.6%。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②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③日本在华大量开设工厂④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大后方”和“国统区”的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并且开始萎缩,其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而抗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是掠夺资源、劳动力和吞并中国企业,不包含大量开设工厂。所以答案选C。答案:C10.1932年,日本发动了一·二八事变,派侵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将军率领下奋起反击,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其中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支援方式最可能是()A.组织敢死义勇军B.积极捐款捐物C.努力发展生产D.上街游行宣传解析:民族资产阶级在当时是比较富有的,且人数较少,他们最可能是积极捐款捐物,购买枪支武器,支持抗战,故选B项;A、D两项可能是工人的行动;C项体现在平时,而不是战时。答案:B11.(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质检)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然而,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员倡导对洋布进行抵制B.战争赔款降低民众购买力C.清政府建织布局展开竞争D.男耕女织的格局普遍存在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这是因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官员倡导对洋布进行抵制,故A项错误;1845年“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而到19世纪50年代初期“却开始滞销”,这说明战争赔款和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19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洋务运动,清政府才开始筹建织布局,故C项错误。答案:D12.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得到反动政府的支持,如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鼓励多设工厂,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排除所有含③的选项,应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小题26分,共52分)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二:这些情形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瓦解的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材料三:上面所述的这一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这个变化的另一个方面,这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上材料均引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并指出资本主义侵略的真正目的。(14分)(2)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表现在哪些方面?(12分)答案:(1)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目的: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表现:外国侵略者限制中国进口机器;攫取在华的种种特权;凭其雄厚资金、先进技术,在竞争中击败或吞并中国民族工业;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14.(26分)(2018·河北邯郸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反映了187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年份生产资料半制成品制成品农产品手工开采机器开采手工机制手工机器1873年2.6-*37.4-58.31.71893年15.6--28.40.153.42.51903年26.80.20.217.214.732.98.01910年39.10.20.513.111.928.36.81920年36.40.92.88.212.331.28.31930年45.10.13.43.512.227.17.4——节选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典型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主要明确提供材料的内涵,本题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围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可以得出“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依据所学从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而在1873年以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从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角度分析回答。答案:示例一:论题: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阐述: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而在1873年以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从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这是因为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多和西方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示例二:论题: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阐述:1873年以后,中国出口的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中的机制产品的比重虽然较小,但是其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这一时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