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 1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2.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1.重点:了解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等早期革命活动。2.难点:掌握孙中山领导建立中华民国的史实及历史意义。知识点一追寻救国之路1.求学出生于广东香山县,求学期间先后接受传统教育和西式教育。2.革命(1)原因①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他的上书如石沉大海。②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一败再败,孙中山放弃改良幻想,走上革命的道路。(2)活动①1894年,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②1895年,筹划了广州起义,表明资产阶级革命者同清王朝彻底决裂,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武装起义的第一步。③在欧美华侨中进行革命活动,成为最有名望的革命党人。知识点二组建革命大同盟1.背景(1)1897年到达日本,宣传革命主张。(2)1900年发动广东惠州起义,举兵反清失败。2.成立(1)时间、地点: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构成。(2)纲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后阐发为三民主义。3.评价(1)同盟会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深化拓展】三民主义内容的关系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知识点三缔造民国1.背景(1)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2月25日,孙中山从美国回到上海,与黄兴、宋教仁、胡汉民等讨论新政府问题时,孙中山力主实行总统制。(2)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成立(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2)从这天起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3)会议选举了临时副总统,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选举形式组成民主共和国政府。3.成果及影响(1)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2)短期内颁布了三十多项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文化教育的法令。(3)制定并公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国民国临时约法》。(4)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实行议会民主和责任内阁制的民主共和政体。(5)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轻巧识记】三个词语概括《临时约法》的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1)主权在民,即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自由平等包括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国民享有基本的权利。(3)三权分立包括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标志着孙中山走向民主革命的道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2.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辛亥革命的意义史料一著名实业家张謇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解读]关键是最后一句:辛亥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史料二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解读]“开创了”“推动了”“打开了”是指辛亥革命的功绩;“完全意义”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方面。史料三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吴冰心《新陈代谢》[解读]注意“灭”与“兴”的内容,从类别看主题是社会风尚的变革。【史料应用】(1)张謇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国体之改革”。(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提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史料三开始出现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辛亥革命后。说明辛亥革命引发了社会习俗风尚的变革。多角度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4)从文明史观看,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精神文明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取得重大成果。(5)从社会史观看,剪辫易服,废除跪拜礼和老爷、大人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国民面貌焕然一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搜集到一则材料,就辛亥革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的看法产生了分歧。材料一(甲)民国初年,全国报馆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材料二(乙)民国三年,某君遇见一个老农,该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逐问其国籍。该君回答“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该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请回答:(1)甲、乙两位同学依据各自所搜集到的材料,将可能分别得出怎样的结论?(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你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3)你认为在运用史实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规范解答】第(1)问,要从两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一中报纸的命名和报纸的发行量说明民国初年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中老农的无知说明共和观念影响范围有限。因此需要从共和观念影响巨大和有限两方面进行阐述。第(2)问,可以有自己的结论和观点,但是要答之有理,论之有据。第(3)问,考查历史学习的方法,这需要注重平时学习的思考和积累总结。此问应该辩证地看待两则材料中的现象。【答案】(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国民参政意识;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改变中国现状。(2)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答出“材料一中的报纸主要是在城市发行,材料二中的老农生活在农村”也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一个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一个开端。(3)注意:证据要全面,不要武断下结论;孤证不立。1.表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已同清王朝彻底决裂的事件是()A.上书李鸿章B.兴中会成立C.广州起义D.惠州起义【解析】广州起义表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已同清王朝彻底决裂,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武装起义的第一步。【答案】C2.孙中山把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这一纲领()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C.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提出了彻底的土地纲领【解析】三民主义表达的只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A项错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思想,B项错误;三民主义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D项错误。但相对比而言,这一纲领还是比较完备的,故选C项。【答案】C3.“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解析】从“武汉”“推翻专制”即可判断选C项。【答案】C4.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解析】从时间上排除A项,从“创举”的角度排除B项(因为中国古代发生过多次王朝被推翻的事件),从“变局”的角度排除D项(“变局”的含义是政局变动)。【答案】C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材料二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材料三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材料四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材料五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一人所讲,不能过五分钟之久。……如有言过其时者,主座当起立敲案或摇铃,且曰:“言者之时间已过”,以止之。(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何认为国民学会开会是实施民权的第一步?(2)孙中山认为开会应该在哪些方面遵循规则?(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不能摘抄原文)(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是怎样理解民主的内涵的?【解析】解答本题时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作答。【答案】(1)中国人长期受专制制度的压抑,丧失了合群的天性;中国人不懂得如何在开会中行使权利。(2)会长的职责;会员的义务;表决规则;发言规则。(3)遵循规则;少数服从多数;尊重他人的言论自由。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