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来他到与之相邻的中国第一家从事江海运输业轮船公司工作。他应生活在()A.广州B.天津C.上海D.福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故C项正确。答案:C2.(2019·浙江选考)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①与题意不符,不正确。“行行复行行”反映了新式交通工具对民众出行的改变,故②符合题意。③夸大了交通工具的作用,不正确。“马拉火车”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反映了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历程,故④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D项。答案:D3.1881年起,清政府逐步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开始有筹划地修建铁路。这说明()A.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B.近代交通日益发达便利C.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D.帝国主义侵华深入内地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逐步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妨碍我风水”的传统封建迷信观念,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传统封建迷信观念的改变,不是近代交通日益发达便利,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帝国主义侵华深入内地,故D项错误。故选A。答案:A4.“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材料反映了()①近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具②交通运输出现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③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④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从“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可知①正确;“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可知②正确;近代交通工具增多,采用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可知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故④正确;③在题中没有体现,错误,故选B。答案:B5.盛宣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电线,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根据材料推断,盛宣怀认为应如何发展近代电讯事业()A.引进西方近代电讯技术B.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C.结合商业化运转推动发展D.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盛宣怀发展电讯事业是从国内考虑的,没有涉及引进西方电讯技术,不选A;根据“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可知,盛宣怀主要从商业化方面考虑,故选C,不选B;材料没有涉及电讯行业利润,不选D。答案:C6.(2018·辽宁铁路实验中学期中)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B.新式交通工具并未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伦理观念D.人们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没有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之前,出行体现出等级观念,“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体现出火车冲击了传统伦理观念,C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民众对于火车的赞同,A错误;新式交通工具方便人的出行,B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交通工具的改进,D错误,故选C。答案:C7.“人之方语……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D.电话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从材料信息“国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可知当时的新式学堂已经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故C项正确。答案:C8.反对建立电话电报事业的理由之一是“中国人架设电线就是不孝,不孝必然不忠,架设电线必然导致不忠不孝,罪莫大焉!”持此观点的应是()A.洋务人士B.顽固势力C.维新人士D.革命党人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国人架设电线……必然导致不忠不孝”可知这应为地主阶级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的观点,故B项正确;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均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与题目中的信息“中国人架设电线……必然导致不忠不孝”不符,故A、C、D三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廷同意修建。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利时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材料二:铁路的修建也促进了中国机器的使用,天津麦面盛行,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同。——1878年12月14日《申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10分)(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答案:(1)特点:受顽固派阻挠,起步艰难;引进外国技术、设备,并开始自制;技术发展缓慢、标准混乱。看法:一方面,广泛引进各国铁路先进技术,便于参照对比,吸收利用,有利于创新;另一方面,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不利于铁路的普及和发展。(2)变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外国资本主义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