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解析:从“国有化”“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以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满足了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应付战争的需要,保卫了新生政权,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流通,不允许存在自由贸易,故B项错误;该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从结果来看,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没有实现其目的,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做法,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2.(2018·江苏苏北四市一模)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这说明苏俄()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解析:题干中人们背口袋往城市运粮以解决粮食问题或其他物品短缺问题,结合“1918~1919年”可知,苏俄此时正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影响了民众生活,“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正说明“背口袋的人”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918~1919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必要措施,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D项错误。答案:B3.1921年苏俄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这位红军战士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析:因为当时的红军战士有很多是农民出身,他们为保卫国家和分得土地而战,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长期损害农民利益时,就会引发农民的暴动,而这位红军战士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表达对该政策的不满,故选B项。答案:B4.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对其中的“办法”表述正确的是()A.其核心内容是取消自由贸易B.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被列宁全盘否定D.没有起积极作用解析:据题干材料中“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可判断,这个办法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余粮收集制,A项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B项正确;C项表述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5.1918年7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A.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D.做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解析:从材料中“吸收外国资本”和“实物税”等信息可知,当时苏俄已经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作用,故选B项;材料所示内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故A项错误;C、D两项符合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施于1921年。答案:B6.(2018·天津和平区期末)1921年,美国人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企业家。这主要得益于()A.苏俄退出世界大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俄国内战争结束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解析:根据材料文字“1921年”“哈默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企业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跟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密切相关,新经济政策规定“国家无力兴办的工矿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于是就有了哈默现象。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答案:D7.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解析: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人到苏俄发展经济,而美国资本家福特是一商人,只要有钱可赚,他完全可以到苏俄经商,故选D项。答案:D8.1921年的五一劳动节,正巧与基督教复活节同日。正在苏俄考察的瞿秋白,当晚写道:“今天在我们这里吃过节饭……肉是市场上买的,新鲜哟。”这反映了当时苏俄()A.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B.允许私人兴办中小企业,发展贸易C.实行了按劳动分配日用生活品D.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允许产品交换解析:据材料“肉是市场上买的,新鲜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允许产品交换,故可以在市场买到肉,故D项正确;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与市场买肉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私人兴办中小企业,故B项错误;按劳动分配日用生活品,不可能在市场上买到肉,故C项错误。故选D项。答案:D9.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据10月份汇报可知,这里的粮食征收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务,而其他地区几乎要拖延一年时间。这一政策的实施()A.为实施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B.说明余粮收集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C.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D.说明国家已开始实施新的经济政策解析:斯摩棱斯克最早实行新经济政策,粮食税的征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广泛实行新经济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故选A项。答案:A10.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C.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新经济政策在政治领域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也是对新经济政策的正确理解,但不符合题目考查的角度。答案:D11.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解析: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所以A项表述有误;C、D两项均是在斯大林时期,因此不符合“列宁指出”这一限制条件;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只有新经济政策才是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因此B项正确。答案:B12.(2018·广西一中高三期中)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期”是指()A.新经济政策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D.卫国战争时期解析: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干涉,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是“凯歌年代”;新经济政策时期,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是“退却年代”;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牺牲农业利益,为工业化的发展筹集资金,是“剥夺年代”;卫国战争时期是“战争年代”;战后的经济改革时期是“战后年代”,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小题26分,共52分)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有省和县的工农代表苏维埃……都应立即组织收割队和征粮队……任务是……在各地及时帮助收割庄稼,并把一切余粮送交国家仓库。收割队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自然应分配必须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他粮食应立即并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行。——《1918年8月4日苏维埃法令》材料二: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应承担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纳税后剩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议》材料三:粮食税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3年农民缴纳的各种税收统一为农业税,其中一半改征货币税。1924年全部改为货币税,国家所需全部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购……新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1925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战前产值的87%,播种面积达到1913年的99.3%,粮食产量比一战前5年的年平均产量增加11.2%……(1)归纳材料一中苏俄农业的有关法令有什么特点。(4分)(2)与1918年相比,1921~1924年苏俄(联)的农业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出调整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12分)(3)据材料三,评述上述政策调整的效果。(10分)解析:本题所引三段材料是关于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演变的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苏俄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曲折和重大突破。本题设问着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提炼,抓住征粮队的任务。第(2)问调整政策着眼点抓住新经济政策的目的。第(3)问是政策的作用。答案:(1)特点:带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照顾了贫苦农民的利益。(2)变化:由完全强制性到给予农民以自由权;由完全无偿征收到恢复市场手段。着眼点:通过扩大农民自主权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通过市场手段的恢复照顾农民的经济利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工农联盟。(3)评述:粮食税数额的大量减少减轻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负担,市场手段也适应了当时俄国国情,因而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恢复;同时新经济政策也是俄国对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经验。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14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12分)答案:(1)错误是指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