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主持人:黄浩南陈炫宇组员:黄浩南李雨倩陈炫宇胡艺腾许靖晖陈国溥制作人:李雨倩黄浩南李清照•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写作背景•元代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解题——一剪梅•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以意逆志——赏析上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逐字逐句•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玉簟:音diàn,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首句道出写作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秋”字,既点明季节,又作形容词,描写冰凉、寒冷的触觉。用法类似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秋”的用法。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也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然而,它不过是像“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这句话:一、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事抒情,在艺术创作上极富感染力。•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和“自然”的意思。•这句诗写出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妙就妙在两个数字。作者推己及夫,遥想丈夫也一样在异地思念自己,相见之心倍增矣!同时也写出夫妻二人,虽身处两地,但心心相印,感情执着专一。也正是如此,此情才可贵,此人才可思。试想,如果丈夫在外面花天酒地,寻花问柳,她便不是脉脉思念,而是满腔怨恨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情无计可消除”:总括前文:欲睡不能,荡舟不能,待雁不能,望月不能,观花不能,赏水不能……一切都不能让她忘掉对丈夫的思念,一切都无法排解思念的痛苦。•结尾两句更妙,以一“下”一“上”,先抑后扬,化虚为实,化静为动。这样的写法,更有她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的上片有哪些典型的意象?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云中锦书月满西楼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孤独)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思念)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思念)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虚实结合)思念(愁)花飘水流:无计可消除:一种、两处:挥之不去,越来越浓,越来越重移情于物、借景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难再直抒胸臆——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情之深、之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化无形为有形、由外到内、运动之速}揭示主旨(相思之愁)下片: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愁更愁小结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独居生活的寂寞与凄凉下片写词人与丈夫均受到“相思”的折磨,身处异地,两心相通,将词人的相思之情又深入了一层。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习题本词的词眼是什么?“相思”“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对偶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明确:视觉、嗅觉、触觉。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作品首句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感情色彩。“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明确: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而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研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提问:这句词按照逻辑顺序应怎样排列?明确: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谁寄锦书来”。词句中的“谁”显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所以遥望云空,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子空回,锦书全无,所以有“谁寄”之叹,实际是无人寄书,心中愁绪平添一层。赏析“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与上片“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们以凄凉无奈之恨。•品味“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提问: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从中我们能看到女词人与丈夫之间什么样的爱情?•明确:此句是说身在异地的丈夫和自己怀有一样的相思之情,直接点明了夫妻二人的两相恩爱,足见双方情爱之笃以及彼此信任之深。•“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是词的主旨句,在写愁绪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这句词赋予愁绪以运动之感,使人仿佛看见词人眉头的若舒若蹙,而愁从眉间藏到心间,更使人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引发无限的遐想。考点•1.首句点明了季节:清秋,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2.“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喻离情。•3.借用“锦书”“雁字”等典故,以景作结,用旷远清幽之景写词人的绵绵情思,倍感孤独寂寞。•4.两个“自”的不同意义:前者是点明时光易逝,年华难再;后者是“自然”的意思。课外延读红楼香菜,雨轻奏,青阶螺鹉山,独上蓝绸。花自飘零,水自流,相隔万里两处牵线头,啊~~此景无意,刻香愁。借君一杯酒,一醉方休。映雪罗裙,雨点秋,近水花前台,月影婆娑,人自消瘦,心自愁,采下旧红却染新阙楼,啊~~此情无意,醉千秋。泪折垂杨柳,悲上心头。水上浮萍,雨追梦。云中书谁寄,谁人收?梦自惊醒,情自破。枉然拂袖却要把君留。啊~~此情不能去,浪子回头。——黄浩南谢谢聆听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