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专题达标检测卷(二)(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达标检测卷(二)(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郭沫若曾指出:“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变革到春秋末年时达到质变。”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七雄”出现C.各国通过变法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D.周王室更加衰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的“质变”是指社会制度的变革,春秋末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开始形成。A、B、D三项均是社会变革的具体表现,不涉及社会制度的变革,所以都没有体现“质变”,故选C项。答案:C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广泛开展变法运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答案:B3.观察下图,从图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商鞅为了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B.商鞅的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C.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D.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图片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题干要求从图中获得历史信息,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且不符合史实。答案:D4.下图反应的事件是商鞅变法,在其措施中最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C.连坐法D.改革社会风俗解析:这里的劳动者应指的是新兴地主。答案:A5.商鞅变法法令中规定“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下列对该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②有利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控制④明清时期该政策阻碍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农民努力耕织,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故①正确;军功爵制有利于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②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控制,故③正确;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经济发展,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答案:D6.有学者认为,通过商鞅变法,“秦国井田制被废,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这样普通农民可以摆脱地方贵族的控制,但作为交换,他们要受到秦国政府的直接控制”。商鞅为实现对农民的直接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实行重农抑商B.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C.普遍推行县制D.建立军功爵制解析:建立军功爵制,官吏从有军功的人中选用,根据军功的大小决定授予爵位的高低,这实际上是鼓励军队奋勇作战,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而不是为了加强对普通民众的直接控制。答案:D7.史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①保证了战争的兵源②废除了旧贵族特权③打破了贵族世袭制④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⑤“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统治的重要支柱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解析:从材料中“战斩一首赐爵一级”可判断这是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①与其无关,故排除。答案:B8.毛泽东在批《二十四史》时说:“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富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富民”的作用()A.连坐法统治人民B.统一度量衡C.建立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解析:“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富国强兵起奠基作用。答案:D9.“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及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中社会习俗的变革。材料中措施有利于户口数增加、人口增殖,便于征收更多的户口税。答案:C10.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③什伍连坐法④焚烧诗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题干主要反映了商鞅变法触犯了人民的利益,而题中的四项全能反映这一问题,故选A项。答案:A11.商鞅变法的实质是()A.以严刑峻法约束各阶层民众的行为B.法家和儒家斗争胜利的结果C.废除奴隶主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D.实现富国强兵,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解析:商鞅变法的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专政,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2.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秦国“卒行其法”。这说明()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并没有取得成功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充分说明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但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③④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项。答案:A13.《战国策·秦策三》中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反映出()①商鞅变法采取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④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④说法错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以雄诸侯,完成统一。答案:B14.(公元前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材料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解析:题干中的“人”对商鞅充满怨恨,原因在于商鞅变法触动了其根本利益,由此可判断出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答案:A15.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下列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B.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可知,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个人处境,而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看是否促进社会发展,所以前三项都是正确的。虽然总体都是推动历史进步,但由于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具体影响不同。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上升时期,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所以,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6分)(2)运用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4分)解析: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归纳,但须注意回答角度是“独创性措施”,不要把商鞅变法所有内容都答上。第(2)问,首先提炼材料的观点,即历史的看待商鞅变法,不以后人的观点苛求商鞅变法,即从商鞅生活的时代的状况回答其变法的作用。答案:(1)实行连坐法,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奖励耕织,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抑制商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2)评价: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后来统一奠定基础;变革了生产关系,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5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的原因。(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指导思想”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作用”属于基础知识识记题,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残伤民以峻刑”和材料二中的信息“人(指奴隶主贵族)说惠王”回答。答案:(1)思想:法家思想。作用: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18.社会转型期的改革往往影响深远。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认识与见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①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②1898年章太炎时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认为:(秦统一)“非嬴政之能,乃商鞅变法之功”,秦行商鞅法,坚持“法治不变”“奋六世之余烈,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中”。(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实施商鞅变法的必要性。(6分)(2)你赞同上述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解析:第(1)问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背景,需要结合教材,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归纳变法的必要性。第(2)问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赞同观点①,可以结合材料和商鞅变法的局限回答;赞同观点②,需要从商鞅变法积极作用归纳。答案:(1)说明:宗法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各国掀起改革运动;秦国力落后,在兼并战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2)赞同观点①:商鞅忽视礼仪教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推行严刑峻法,遭到反对。赞同观点②: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过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个改革对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的不同。(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雅典和秦国分别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比较。第(1)问,根据材料归纳二者改革的相同点;第(2)问,考查各自的影响,根据材料出现的信息点和二者改革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