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后训练巩固提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是()A.“打土豪,分田地”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打倒列强,除军阀”答案B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A项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时提出的口号,排除;C项是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提出的宗旨,排除;D项是国民革命时期提出的,排除。2.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D.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中共领导下,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有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宏伟远大的目标。A、C、D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在中共成立前的民主革命中已经具有,因此不是新特点,故选B项。3.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的关键是()A.武装夺取政权B.联合地方实力派C.建立责任内阁D.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时间“1924年”及材料“有了办法”“新希望”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现“党内合作”,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故D项正确。4.毛泽东的《西江月》(1927年)中写道:“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针是()①开展土地革命②武装反抗国民党③纠正“左”倾错误路线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史实,1927年秋收时节指的是中共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导下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秋收起义。①②是这一时期中共的革命方针,③是指遵义会议,④是指1935年“八一宣言”。故选A项。5.《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首词描述的是()A.第四次反“围剿”B.第五次反“围剿”C.红军长征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答案C解析由材料“屈指行程二万”可知是红军长征。A、D两项与长征无关,B项是导致长征的原因。故选C项。6.如图是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八十周年,于2015年1月15日发行的邮票,该历史事件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据此判断该事件是()A.井冈山会师B.遵义会议C.长征的胜利D.八七会议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八十周年”“2015年1月”等信息判断该事件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B项。7.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答案D解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故选D项。8.如果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答案C解析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阶段特征,就容易得出答案:日出东方——建党;星火燎原——工农武装割据;力挽狂澜——遵义会议;灯塔指引——抗战时党中央指挥中心延安;进京赶考——解放战争的即将胜利。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20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上述转变的原因。(8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6分)答案(1)转变:从独立、进取到决定实行党内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2)成果:实现了国共合作(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积极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3)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和材料二“加入国民党”得出转变;第二小问原因,实际上是回答国共合作的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回答。第(2)问,转变的直接成果是国共合作,结合国民革命的意义回答积极影响。第(3)问,实际上是回答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中得到的教训,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回答即可。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