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话题:青年校长的成长(上)作者:李统兴来源:《湖南教育·教育综合版》2009年第01期[策划人语]倾听新年的钟一声,我们一起成长。2009年,《湖南教育》呈现给大家的是一副全新面孔。也许,你又要感叹时光的流逝、事物的变迁。是的,发展变化是世界的常态,不变的是我对你们的期待与关注。这一期的话题——青年校长的成长,源于去年10月我们部分重点作者开展的论坛。这次论坛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我们的校长朋友们是多么的睿智、广博,也促使我更加坚定地要把论坛开展下去。我期待有更多的老朋友、新朋友都来参与这个栏目。农村青年校长的困惑田贻书(平江县浯口镇中心学校校长)困惑之一:正确的办学思想难成现实今天的教育越来越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可在这种“关注”和“重视”的过程中,教育正越来越多地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在千家万户的议论里,我们看到的教育仿佛是一块公用的黑板,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写上几条,画上几笔。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变得有些无所适从。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有好处,但现在很少有学校愿意组织这样的活动。因为一旦发生什么安全事故,家长也好,媒体也好,都责难学校。有时学校组织学生在校内搞些公益劳动,就有家长找学校麻烦。一方面安全重于泰山,另一方面新课改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命线。校长们既矛盾,又彷徨。正如有人说的,今天的校长是戴着镣铐的舞者。素质教育实行多年,但评价方案、学校考试、重点高中招生仍是围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现在老百姓看的就是你这个学校每年有多少个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如果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不多,即使你其它的工作搞得再好,也是枉然。我镇一所初中,今年全县“四率”评比在68所初中校中排第13位,应该说是质量比较好的,但因考上重点高中的人不多,很多家长就将学生送往别的学校。重点高中招生仍然是以分数为主要依据。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青年校长常常处在按教育规律办学和经受社会各方面不正当要求的两难境地。龙源期刊网困惑之二:责任与权力难以统一校长负责制喊了很多年,应该说,校长对学校的权力是独一无二的,但事实上,校长什么权也没有,有的只是责任。校长的人事权很有限。一是需要的教师难以调进,不需要的特别是一些不能胜任教学的安置人员却由上级安排来了。二是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千方百计向城镇流动,上级一纸调令,校长根本无话可说。三是个别教师不好好干,没有敬业精神,你也奈何不了他。虽然实行聘任制,但你不聘他,他就闹得你鸡犬不宁。校长的手里根本谈不上财权,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一点点杂费的开支权。今年国家拨付给农村初中生每期公用经费193.75元,小学生每期125元,对没有负债同时基础设施又比较好的中小学来说,还可以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但对于学校负债较多,学生又少的农村中小学却是难以为继。有一所初中学校,学生数不足300人,负债8万多元,半年的利息就达5000多元,再加上修缮费、水电费、会议费、培训费、邮电费、交通费、报刊费等,入不敷出,最后就连寒炭费也都无法解决。工资卡都在教师本人手中,学校又没有福利发放,因此无法用奖金作为调控杠杆,教师们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正所谓“要奖无钱,要罚无权”。还有一个更大的困惑是城乡差距大。城区学生集中,基础设施好,教师编制松一师生比为1:16,而农村初中的师生比为1:18,城镇公用经费比农村每年每生要多30元。困惑之三:基础设施与教师队伍双重薄弱农村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教育设施简陋,危房较多,由于“普九”实行的是“低水平、广覆盖”的策略,建筑质量差,相当部分校舍既无设计图纸,又无规范管理。几年后,许多校舍又变成了危房。一些农村学校必需的教学设施还很不完备,如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有的初中学校还没有计算机室,导致无法按教学计划开课,有的偏僻的初中校目前还没有开通宽带网,无法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很多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方面年龄老化,我镇一个管区中小学教师50岁以上的占70%以上,特别是小学老师,45岁以下的没有一个;另一方面因受人口自然减少影响,加上农村学生大量随父母外流,学生日趋减少,出现“超编缺岗”现象。一些年龄大的教师已经不能上讲台,新课程实验后,英语等课程缺少师资,音、体、美教师奇缺。从数字上看是超编,而实际上是缺岗。新教师因受编制限制,很难补充,即使补充少量,也很难向“超编”单位流动。加之,目前农村教师的待遇还较低,一些政策性口子还很难兑现,很难吸引优秀人才终身从教。虽然我们有那么多的困惑,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我们在积极地思考着如何做得更好,希望在这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里给所有的学校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龙源期刊网把握分寸,彰显青年校长的性格魅力欧晓玲(韶山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每一个年轻的校长都会发现,学校的很多问题不是你的能力可以解决的,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我们年轻的校长展示自己的性格魅力。一、“以人为本”谨防“好好先生”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校长必须深刻认识学校工作的特殊性,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就是目中有人,心中知人,多关心人、尊重人。一个年轻人走上校长岗位,希望和领导、老师、家长、学生搞好关系,因此他会格外的小心谨慎,处处与人为善,时时笑脸待人,这是应该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校长的性格太好,一味迎合别人,一味低调谦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他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好好先生”。“以人为本”绝不是“随心所欲”,而应该是“和而不同”。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年轻校长应该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避免变成“好好先生”。二、“精明能干”谨防“独断专行”“精明能干”是每一个成功者成功的前提之一。年轻的校长总喜欢听人说自己“年轻有为,精明能干”,总担心别人会要自己,骗自己,因此很多时候对一些事情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可是我们会发现,你的精明能干会给你带来无穷烦恼,因为你可能今天会发现某个老师迟到了,严厉批评一通;明天又听到某人议论你的不是了,非要问个明白。结果,你的心情会变得沮丧,你和老师的关系会变得紧张。年轻的校长其实不要忘记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这种糊涂当然不是真糊涂,而是装糊涂。这是一个精明校长的智慧。三、“新官上任”谨防“事与愿违”年轻的校长都想表现一下自己,总想快速创造一个新气象,快速地树立自己的威信。“新官上任三把火”,不烧它三把火似乎就难以树立威信,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难免急躁。学校工作都是有连续性的,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随心所欲。每一项工作的开展和改革都需要深思熟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因此,年轻的校长上任后应该少说多看多做,遇事不要急于表态。龙源期刊网四、“事必躬亲”谨防“避重就轻”《三国演义》中,面对诸葛亮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有人很不以为然,认为“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这个看法是很中肯的。学校工作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活动,但综合性并不等于管理者非“事必躬亲”不可。尤其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面对千变万化的客观形势,领导干部如果仍然固守着传统的领导工作方式,还是习惯于“一竿子插到底”的领导方法,到头来不但工作做不好,还会搞得身心疲惫,哪还有足够的精力想全局、抓大事?因此,校长要科学地安排时间,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清工作的轻重;要明白校长是一校之魂,需要超前的理念、正确的决策、准确的识人和科学的行事。五、“服从领导”谨防“唯命是从”把握好“服从领导”和“唯命是从”的分寸是当好校长的关键。服从是一种胸怀,是下级对上级的指令不折不扣地执行。有令就行,有禁即止。有任务,先接受再说;有困难,先干了再说。当然,一味的强调下级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那也是错误的。如果片面强调服从、听话,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就无法体现,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扼杀。教师的成长是青年校长成长的前提王勤(冷水江红日实验小学校长)一所学校的成长,首先是教师的成长。我所在的冷水江市红日实验小学作为一所县级小学,经过30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优秀学校。我在这所学校担任校长15年,15年来,我也成长为一名优秀校长。学校的成长、我的成长,与教师的成长是密不可分的。一、与教师在培训中一同成长龙源期刊网培训是校长与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学校要形成培训的机制,校长要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校长既能为教师的成长起到促进、监督作用,也能为自己的成长起到推动作用。我校在教师培训中有一个“名师工程”。我们兴办这个培训班,目的是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并使其中相当数量的人成为学术型名师,所以这项工程叫做“名师工程”。培训采取自愿报名,免费学习的方式,以业余自学为主,分阶段逐步提高,考核合格后升级。培训的第一阶段为期三年,受培训教师38人,包括38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少数中年教师,结业后转入专题教学研究阶段,不再限期。我们的培训班实行“八有”制度,即有详尽的培训计划,有规范的课程教材,有专业造诣很高的指导教师,有集中培训时间,有科学安排的独立作业,有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测试,有严格公正的评价,有奖罚分明的规则。“八有”保证了培训工作有序、有效、持续地进行。培训班虽以自学为主,但也十分重视名师的指导和熏陶教化作用,我们的做法:一是聘请本地资深教师来校上课,二是从省内外聘请专家来校开讲座,三是派学员到外地听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的上课和讲学。二、与教师在读书中一同成长我校虽然地处交通不便的小县城,但我们积极建设书香校园。我校图书室有藏书13万多册。阅览室订有报纸、期刊46种,这种规模在全市同类学校中是首屈一指的。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个资源,帮助教师不断地积累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学校要求教师每天安排半小时到阅览室或图书室读书看报。还在每周一次的教师会上,由全体教师分别轮流主持“新闻发布会”,到讲台上讲述自己所采集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情况、新观念、新发展,以激励教师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使自己的思想观念长期保持前瞻性。为保证读书活动富有成效,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做读书笔记不得少于2500字,每月底由校长亲自检查评比。对读书笔记质和量的评估要纳入个人年终总结评价之内,作为奖励的一项依据。我们还要求教师适时撰写“教育日志”,以增强教师的定向思维能力,也为研究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我们规定每位教师利用寒暑假集中精读一部教育名著,写出读书心得。三、与教师在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同成长教育的本质就是创新。校长与教师的成长必须通过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来推动和促进。我校开展了各种创新型的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即兴讲演、学科交叉教学、课堂应急策略、送课下乡、课外活动观摩等,目的都在于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战能力。我校还把曾经行之有效的“课堂点将”的训练方法制度化:每周安排一至三位教师,在上课前两小时到训练主持人那里抽签,确定上课年级和教学内容,然后在“孤立”状态下(不给任何参考资料,不得和任何人商量)备课两小时,立即上课。这种训练,既能检验教师平日的知识积累情况,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和课堂调控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效果很好。为了训练教师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理性思考的习惯,学校每周举行一次叫做“红日论坛”的讨论活动:由两位教师就龙源期刊网当前重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某个课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大家讨论。主题发言人由全体教师轮流担任,训练的普及率是100%。校长与教师一同策划、参与这些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教师在活动中成长,校长也在不断成长。四、与教师在上进的氛围中一同成长成长需要环境,坏的环境使人不能很好地成长,好的环境通常能有效地促进人更好地成长。学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小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有助于校长与教师共同成长。为了营造积极上进的校园氛围,我们建立了激励机制。这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