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 6《年、月、日》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年、月、日》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与“时、分、秒”不同,“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与自然界的关系十分密切,可说是一套自然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和四季交替已经熟悉,而且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关于“年”“月”“日”的概念学生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本单元正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材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然后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年、月、日和平年、闰年的含义以及相互关系。教材还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忆大月的歌诀,目的是想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月和日的相关知识。24时计时法在电视、广播、车站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教材中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编排了一些说明时间和时刻不同含义的教学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日(一昼夜)有了概念,并能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在此基础上,教材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材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去解决,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本单元结构如下:22.教材编排特点。(1)精心选取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生日是几月几日,儿童节是几月几日,暑假是几月份,过了12月又将开始新的一年等。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一点一滴地积累起对年、月、日的初步印象,一些特殊的月份、日子更是在孩子们心中积淀了特殊的情感。为此,教材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有意识地精选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探究、发现其中的知识。例如,第76页的主题图,就直接在年历上标注了一些特殊的日子,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特别的日子;第7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在年历上圈出自己和父母的生日;第82页的主题图,选取学生在一天24小时中生活、学习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配上相应的钟面表示时刻,引出24时计时法。这些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年、月、日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过一些感受和初步的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全面的认识。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在编排时,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例如,在第77页上,教材要求学生观察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并记录每月的天数(填表)。这样编排,为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机会。学生可通过观察、记录、对比、分析等数学活动,得到关于大月、小月、2月的相关知识。同样,第79页关于闰年、平年的学习,教材也提供了1997~2008年连续12年的2月份月历,让学生经过观察和梳理得出2月份天数的规律。这样编排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充分的探究和思考的空间,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更加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经验和方法的积累。(3)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教材借助多种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原实验教材用在钟面上标出内、外圈数呈现24时计时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轴”,将一日经过的时间展开,在时间轴上对比给出一日内123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的时间。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起联系,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三)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由于年、月、日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一些特别的日子,自己和父母的生日等;还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制作月历、编制暑假计划等。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实践)活动,深刻地体验事件与时间的关系,逐步地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2.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知识,发展应用能力。年、月、日知识点多,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梳理得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然后进行记忆。这样的教学,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活动经验和发展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当通过创设一些现实性情境,布置一些实践性任务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多途径地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记录、猜想、交流、推理等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提升思维水平,发展应用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观察、记录、归纳等学习活动,也可以尝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任务驱动,以便更好地挖掘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轴”的作用。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数字、时间及圈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并适时出示时间轴,教学时可给出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让学生在标出相应的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让指针转动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出示时间轴,让学生在上面标出出发时刻和到达时刻,将抽象的时刻与直线上的点对应起来,将“经过时间”与两点间的距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思考。4.注意课内、外结合。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相关的知识点零碎而众多,也可以看作是生活常识。而这些计量单位相对抽象,观念的建立需要依赖长时间的积累,教学时,应注意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如课前可以设计预学单,让学生先预习或收集相关知识,课堂上设计一些空间相对大一些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从而激活和修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设计和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课后甚至用更长的时4间去完成。例如,走进超市记录一些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调查身边亲人、朋友和同学一些特殊的日子等。5.本单元建议用6~7课时教学。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