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讲开放探究题开放探究题大致可分为:条件开放探究题、结论开放探究题及存在性问题,这类题由于具有不确定性或者不唯一性,需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考虑问题,利用多模式、发散性等方式去解决问题,一般通过观察、联想、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来发现解题条件或结论或结论成立的条件.第38讲┃开放探究题┃考向互动探究┃探究一条件开放探究例1如图38-1,已知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C=DF.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ED?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面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ED成立,并给出证明.供选择的三个条件(请从中选择一个):①AB=ED;②BC=EF;③∠ACB=∠DFE.第38讲┃开放探究题【例题分层探究】(1)本题中BC和EF有什么关系?请给予说明;(2)本题能否证明△ABC≌△DEF?若不能,则需添加什么条件?并说明添加条件的理由.第38讲┃开放探究题(1)因为FB=CE,所以FB+CF=CE+CF,即BC=EF.(2)由已知只能得到AC=DF,FB=CE,故不能证明△ABC≌△DEF,可添加AB=ED,利用“SSS”证明△ABC≌△DEF或添加∠ACB=∠DFE,利用“SAS”证明△ABC≌△DEF.第38讲┃开放探究题【解题方法点析】条件开放型探究题是指结论给定,条件未知或不全,需探求与结论相对应的条件.解这种开放问题的一般思路是:由已知的结论反思题目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即从题目的结论出发,追本溯源,逐步探求.第38讲┃开放探究题解:由题中已知两个条件不能证明AB∥ED.(以下给出两种添加方法,写出其一即可)方法一:FB=CE,AC=DF,添加①AB=ED.证明:因为FB=CE,所以FB+CF=CE+CF,即BC=EF.又AC=DF,AB=ED,所以△ABC≌△DEF(SSS).所以∠ABC=∠DEF,所以AB∥ED.方法二:FB=CE,AC=DF,添加③∠ACB=∠DFE.证明:因为FB=CE,所以FB+CF=CE+CF,即BC=EF.又∠ACB=∠DFE,AC=DF,所以△ABC≌△DEF(SAS).所以∠ABC=∠DEF,所以AB∥ED.第38讲┃开放探究题探究二结论开放探究例2如图38-2,梯形ABCD内接于⊙O,BC∥AD,AC与BD相交于点E,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1)图中共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把它们一一写出来,并选择其中一对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2)若BD平分∠ADC,请找出图中与△ABE相似的所有三角形.第38讲┃开放探究题【例题分层探究】(1)本题图中哪些角相等?(2)利用这些相等的角,能证明哪几对三角形全等?(3)若BD平分∠ADC,利用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你在图中能找到哪几个三角形与△ABE相似?第38讲┃开放探究题第38讲┃开放探究题(1)∠BAC=∠BDC,∠ABD=∠ACD,∠ACB=∠CAD=∠ADB=∠CBD,∠BAD=∠ADC,∠ABC=∠DCB,∠AEB=∠CED,∠AED=∠BEC.(2)①△ADB≌△DAC,②△ABE≌△DCE,③△ABC≌△DCB.(3)图中与△ABE相似的三角形有:△DCE,△DBA,△ACD.【解题方法点析】结论开放型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或图形特征,进行猜想、类比、联想、归纳,透彻分析出给定条件下可能存在的结论,然后经过论证作出取舍.第38讲┃开放探究题解:(1)图中共有三对全等三角形:①△ADB≌△DAC,②△ABE≌△DCE,③△ABC≌△DCB.选择①△ADB≌△DAC,证明:在⊙O中,∠ABD=∠DCA,∠BCA=∠BDA.∵BC∥AD,∴∠BCA=∠CAD,∴∠CAD=∠BDA.又∵AD=AD,∴△ADB≌△DAC(AAS).(2)图中与△ABE相似的三角形有△DCE,△DBA,△ACD.第38讲┃开放探究题探究三存在性探究例3[2012·贵阳]如图38-3,二次函数y=12x2-x+c的图象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顶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M′.(1)若A(-4,0),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在(1)的条件下,求四边形AMBM′的面积;(3)是否存在抛物线y=12x2-x+c,使得四边形AMBM′为正方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38讲┃开放探究题【例题分层探究】(1)在问题(1)的条件下,利用对称性,如何求四边形AMBM′的面积?(2)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那么c应满足什么条件?(3)若存在四边形AMBM′为正方形,对角线AB和MM′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求AB和MM′的长度?第38讲┃开放探究题第38讲┃开放探究题(1)把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整理成顶点式,根据对称性求出点B的坐标,求出AB的长.根据顶点坐标求出点M到x轴的距离,然后求出△ABM的面积,根据对称性可得S四边形AMBM′=2S△ABM,然后计算即可得解;(2)∵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Δ=b2-4ac=(-1)2-4×12c>0,解得c<12;(3)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B和MM′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令y=0,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求出AB的长度,根据抛物线的关系式求出顶点M的纵坐标,进而根据对称性可求出MM′的长度.【解题方法点析】解存在性问题有两种方法:①直接通过推理说明假设的矛盾性,由此得出不存在;②通过假设存在→推理论证→得出结论,若得出结论合理,可以作出存在判断,若结论矛盾,就作出不存在判断.,第38讲┃开放探究题解:(1)∵A(-4,0)在二次函数y=12x2-x+c的图象上,∴12×(-4)2-(-4)+c=0,解得c=-12.∴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12x2-x-12.第38讲┃开放探究题(2)∵y=12x2-x-12=12(x2-2x+1)-252=12(x-1)2-252,∴顶点M的坐标为1,-252.∵点A的坐标为(-4,0),对称轴为x=1,∴点B的坐标为(6,0),∴AB=6-(-4)=6+4=10.∴S△ABM=12×10×252=1252.∵顶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M′,∴S四边形AMBM′=2S△ABM=2×1252=125.第38讲┃开放探究题(3)存在抛物线y=12x2-x-32,使得四边形AMBM′为正方形.理由如下:在y=12x2-x+c中,令y=0,则12x2-x+c=0,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x1,0),(x2,0),则x1+x2=--112=2,x1·x2=c12=2c,∴AB=x1+x2=x2-x1=x2-x12=x1+x22-4x1x2=4-8c,点M的纵坐标为:4×12×c-14×12=2c-12.第38讲┃开放探究题∵顶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M′,四边形AMBM′为正方形,∴4-8c=2×2c-12,整理得4c2+4c-3=0,解得c1=12,c2=-32.又∵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Δ=b2-4ac=(-1)2-4×12c>0,解得c<12,∴c的值为-32.∴存在抛物线y=12x2-x-32,使得四边形AMBM′为正方形.第38讲┃开放探究题┃考题实战演练┃1.[2013·临沂]如图38-4,在四边形ABCD中,AC垂直平分BD,垂足为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B=ADB.AC平分∠BCDC.AB=BDD.△BEC≌△DEC第38讲┃开放探究题C第38讲┃开放探究题[解析]因为AC垂直平分BD,由对称可知△BEC≌△DEC,△BEA≌△DEA,所以AB=AD,AC平分∠BCD.故答案选C.2.[2013·钦州]请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___________________.第38讲┃开放探究题y=x(答案不唯一)[解析]设此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0),∵此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符合条件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可以为y=x(答案不唯一).3.[2012·赤峰]存在两个变量x与y,y是x的函数,该函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图象经过(1,1)点;②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8讲┃开放探究题本题答案唯一,如y=1x第38讲┃开放探究题[解析]先确定函数,再求解析式,本题中的函数可以为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也可以为二次函数,如为反比例函数,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0),把(1,1)代入得k=1,所以函数解析式为y=1x.4.如图38-5,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连接DE,要使△ADE∽△ACB,还需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第38讲┃开放探究题答案不唯一,如∠ADE=∠C或∠AED=∠B或AD∶AC=AE∶AB或AD·AB=AE·AC等第38讲┃开放探究题[解析]∵∠A是公共角,∴当∠ADE=∠C或∠AED=∠B时,△ADE∽△ACB(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当AD∶AC=AE∶AB或AD·AB=AE·AC时,△ADE∽△ACB(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2013·南昌]先化简,再求值:x2-4x+42x÷x2-2xx2+1,在0,1,2三个数中选一个合适的,代入求值.第38讲┃开放探究题解:原式=(x-2)22x·x2x(x-2)+1=x-22+1=x2.当x=1时,原式=12(x不能取0,2).6.[2012·南京]看图说故事.请你编写一个故事,使故事情境中出现的一对变量x,y满足图38-6所示的函数关系,要求:①指出变量x和y的含义;②利用图中的数据说明这对变量变化过程的实际意义,其中必须涉及“速度”这个量.第38讲┃开放探究题第38讲┃开放探究题[解析]①结合实际意义得到变量x和y的含义;②由于函数须涉及“速度”这个量,只要叙述清楚时间及相应的路程,体现出函数的变化即可.第38讲┃开放探究题解:本题答案不唯一,下列解法供参考.①该函数图象表示小明骑车离出发地的路程y(单位:km)与他所用的时间x(单位:min)的关系.②小明以0.4km/min的速度匀速骑了5min,在原地休息了6min,然后以0.5km/min的速度匀速骑车回到出发地.7.[2013·杭州]如图38-7,四边形ABCD是矩形,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的平分线与BC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Q(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连接QD,在新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写出一条.第38讲┃开放探究题第38讲┃开放探究题解:图略.发现:QD=AQ或者∠QAD=∠QDA等.8.[2012·宜宾]如图38-8,在△ABC中,已知AB=AC=5,BC=6,且△ABC≌△DEF,将△DEF与△ABC重合在一起,△ABC不动,△DEF运动,并满足:点E在边BC上沿B到C的方向运动,且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M点.(1)求证:△ABE∽△ECM;(2)探究:在△DEF运动过程中,重叠部分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B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线段AM最短时,求重叠部分的面积.第38讲┃开放探究题第38讲┃开放探究题[解析](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确定相似的条件;(2)分情况讨论,显然AE,AM不能作腰,当AE,EM作腰时,容易求得BE=1,当AM,EM作腰时,利用△CAE∽△CBA求CE,进而求出BE的值;(3)设BE为x,通过相似用x表示CM,进而表示AM,通过二次函数的性质确定AM的最值,进而确定重叠部分的面积.第38讲┃开放探究题解:(1)证明:∵AB=AC,∴∠B=∠C.∵△ABC≌△DEF,∴∠AEF=∠B.∵∠AEF+∠CEM=∠AEC=∠B+∠BAE,∴∠CEM=∠BAE.∴△ABE∽△ECM.第38讲┃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