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测量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也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速度公式tSv,常用工具有刻度尺、停表(或计时器)。例:表(1)是测量人行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得出的数据,请完善表格中内容。被测量运动方式路程(m)时间(s)速度(m/s)步行15001200跑步100161.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在机械运动单元中属于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在中考中也占据较高地位。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测量平均速度考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并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中对各物理量的测量等知识。2.中考题型分析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平均速度实验分析通过实验题干对平均速度计算或分析,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一般考点平均速度实验探究出现概率不高,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冷门考点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设计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考点概览知识点精析2★考点一:平均速度测量有关问题◆典例一:(2017·深圳)(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所用的时间为2s,则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cm,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解析】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由图读出小车前端在B位置与A位置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两示数之差等于小车的路程;图示两钟表示数之差为小车的运动时间;已知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解: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小车由A到B通过的路程:s=90.0cm-10.0cm=80.0cm=0.800m;小车的运行时间t=2s;小车的平均速度:smsmtSV/4.02800.0;故答案为:80.0、0.4。【答案】80.0、0.4。【考点】速度及其计算。★考点二:平均速度测量实验探究问题◆典例一:(2017•来宾)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B.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典例精析3【解析】(1)根据图象读出时间;(2)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3)读出AC之间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根据v=s/t求出平均速度;(4)读出小球在BC段和AB段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然后比较即可。解: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5×0.1s=0.5s,故A错误。B、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故B正确。C、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smsmv/11.05.0055.0,故C错误。D、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BC=2×0.1s=0.2s,路程sBC=5.50cm-2.50cm=3.00cm=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AB=3×0.1s=0.3s,路程sAB=2.50cm=0.025m,所以smsmtSvBCBCBC/15.02.003.0,smsmtSvABABAB/083.03.0025.0,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BD。【考点】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解析】(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短,其平均速度越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3)由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跟踪训练4(2)小车在斜面上加速运动,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短,其平均速度越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所用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3)小车的平均速度:v=s/t=120.0cm/(1s+0.5s)=80cm/s=0.8m/s。故答案为:(1)时间;(2)小;大;(3)0.8。2.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04.0016.0036.0064.00100.00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481216(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cm/s。(2)物块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cm。【解析】(1)根据v=s/t计算;(2)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猜想的结论,并根据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归纳出路程与所用时间的表达式;根据结论中的关系式求出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解:(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s/t=100cm/5s=20cm/s。(2)表格中数据所示物块的速度不同,所以物块做变速直线运动。(3)表格中数据时间是1s的时候,路程是4cm;时间是2s的时候,路程是16cm;时间是3s的时候,路程是36cm;时间是4s的时候,路程是64cm;据此可得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s=4cm/s2×t2,即s=4t2,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故②③正确。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4cm/s2×(6s)2=144cm。5故答案为:(1)20;(2)变速;(3)②③;144。3.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解析】(1)小车运动距离sAB=80.0cm-40.0cm=40.0cm,tAB=1.6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scmscmtSvABABAB/0.256.10.40;(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tS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故答案为:(1)40.0;25.0;(2)小;(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或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或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4.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两个小球的运动。(1)会发生一个小球超越另一个小球的情况吗?如果会,在什么时刻?(2)小球A做什么样的运动?小球B做什么样的运动?(3)小球A和B曾有过相同的平均速度吗?如果有,在什么时间间隔内?6(4)分别求出小球A和小球B在从第2s到第6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解析】(1)结合图可知,A球在第5秒钟以后将超越B球。(2)在相同的时刻内A球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刻内B球的路程不变,所以B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第2秒到第5秒的时间间隔内,A、B两球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第1~6秒时间间隔内,A、B两球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4)小球A在从第2s到第6s这段时间内的路程是3.6m,所以平均速度smsmtSvA/9.046.3;小球B在从第2s到第6s这段时间内的路程是3.2m,所以平均速度smsmtSvB/8.042.3。故答案为:(1)会发生一个小球超越另一个小球的情况,A球在第5秒钟以后将超越B球;(2)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小球B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第2秒到第5秒的时间间隔内,A、B两球平均速度相同;(第1~6秒时间间隔内,A、B两球的平均速度相同;)(4)小球A在从第2s到第6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0.9m/s;小球B在从第2s到第6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0.8m/s。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解析】(1)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2)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3)求出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解答:(1)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2)小车运动距离s=0.5m+0.5m=1m,t=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2m/s。(3)上半程平均速度:v1==≈0.17m/s,下半程平均速度:v2===0.25m/s,v1<v2,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时间;0.2;小于。7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1)测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物理量,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和_______。(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进行测量的。(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填大,小);(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