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周周清5一、积累与运用(24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6分)《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在写景寄情上,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和入微的玩味,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寄寓于小石潭的水、树、鱼、石之中,达到物我hún()然的境地。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细nì()勾勒,生动传神。写水,水清如镜;写鱼,鱼我同乐;写石,石奇不凡;写树,枝繁叶茂。全文格调清新,精美语言,充满诗情画意,实属“永州八记”中的佼佼者。(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勾勒()佼佼者()(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hún()然细nì()jiǎolè腻浑(3)画线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精美语言”改为“语言精美”【解析】应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缘溪行缘:沿着,顺着B.咸来问讯咸:全,都C.日光下澈澈:清澈D.俶尔远逝俶尔:忽然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B.寻向所志,遂迷/未果,寻病终C.佁然不动/屋舍俨然D.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解析】澈:穿透。C【解析】A.于是,就/竟然,居然;B.寻找/随即,不久;C.……的样子;D.大约/可以。C5.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均相同的一项是()(3分)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似与游者相乐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如鸣珮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解析】A.“鲜美”古义为新鲜美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B.“绝境”古义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C.“游”古义和今义都是游玩;D.“无论”古义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C【解析】A.“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B.“斗”“蛇”是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C.“凄”“寒”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D.无词类活用现象。故选D。D7.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了路程的远近。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才明白自己不知道有过汉朝,无论如何,魏晋是更不知道了。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概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解析】应译为“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B二、文言文阅读(26分)(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8~10题。(9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仿佛若有光仿佛:好像B.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C.悉如外人悉:全,都D.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谨慎,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解析】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A【解析】“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花源人满足于自己生活安宁的现状,不希望受到外界的打扰。C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简要分析。(3分)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二)(临沂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1~15题。(17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廊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剌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躁关其老少耶?(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剌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心乐之()(2)不可久居()(3)不里许()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其.长尺许者场主积薪其.中B.之乃记之.而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于或投饼于.左于.我如浮云D.以以.其境过清可以.为师矣以……为乐停留表示约数【解析】A.都是代词;B.代词,这里的景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介词,表方向,在/介词,对于;D.介词,因为/介词,凭借。A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然而那些在水面上欢快游动戏耍的,都是几寸长的小鱼。1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3分)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④⑤15.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解析】①⑤两句是直接描写水的清澈,⑥句直接描写水势,其余句子属于间接描写。故选B。B甲文不仅写了作者寄情山水获得的短暂快乐,更抒发了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游览西山碧云寺的欢快愉悦之情。【乙参考译文】从香山向下顺着石阶沿着绿柳掩映的道路行走,大约不到一里,就到了碧云寺。寺后有一眼山泉,(泉水)从山石裂缝中冲出,喷吐出冰雪般的浪花,水波激荡,水声清远。(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引泉入寺,(泉流)在回廊下兜了一圈,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向下可以看见多彩的石子、金黄的沙粒,(泉水)被引到大殿前成为一个池子,用石桥隔开,水深一丈左右,但看上去好像只有一寸。池中有上万条红鱼,满池欢快地游动,一片红色,光亮耀眼,日光射入清池,鱼的影子印在水底,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投饼喂鱼,投向左边,鱼群就奔向左边,投向右边,鱼群就奔向右边,可以听到鱼儿嚼食呷水的声音。然而那些在水面欢快游动戏耍的,都是几寸长的小鱼。那些长约一尺的鱼,(只)潜在水底,看见食物也不去争抢,安闲宁静,恐怕安静躁动也与老少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