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就在雅鲁藏布江靠近“麦克马洪线”3公里的地方建了西藏墨脱电站。该水电站海拔600m,落差2315m,流量1900m3/s,这是在Google地球上找到的,中国官方并没有对外公布该水电站的详细,就连该水电站何时建造的都不知道。虽然我不知道水电站的原理,但在地图上可见是一个浩大工程,管道长40公里,覆盖一个40公里宽的山脉。印度正是基于此,说中国掐断了印度的水源(中国已部分控制了下游水源,上游一放水,下游必泛滥),所以印度自己也要造水电站。墨脱是一个绿树森林,鸟语花香的地方,与青藏高原完全不同。通往藏南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雅鲁藏布江——中印合作的纽带与桥梁雅鲁藏布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巨川,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河长2057公里,居全国第6位,流域面积240480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但年径流量达1654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和珠江,排在第3位。雅鲁藏布江从墨脱县巴昔卡附近流入印度的阿萨姆。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又由东向西流入孟加拉国,称贾木那河,在达卡附近先后与恒河、梅克纳河汇合,向南注入孟加拉湾。由于巨大的落差和高原面上汇集的水量,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能蕴藏量高达11348万千瓦,其中干流为7912万千瓦,只小于长江,居全国第2位。单位流域面积和单位河长的水能蕴藏量都居全国甚至世界各大江河之首,仅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就可以建装机超过3000万千万的超级水电站,发电量是三峡的两倍以上。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水力资源已经超出了印度目前发电能力的总合。雅鲁藏布江源头称马泉河,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河流大体由西向东流,经西藏米林县转向东北之后,又急向南流,形成马蹄形大拐弯和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海拔在3900米以上多高寒草原,为牧区。雅江中游即著名的一江两河(年楚河、拉萨河)地区,是西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目前西藏最重要的农业区,集中了西藏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也是目前雅鲁藏布江流域用水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但是随着拉萨河等支流的汇入,水流增加,径流量达到每年294亿立方米(羊村),其中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第一大支流,长551千米,流域面积3.24万平方千米,河口径流量105亿立方米。越向下游,雅江切割越深,形成两岸雪山对峙的峡谷地形和垂直自然带,在西藏林芝以下,雅鲁藏布江汇合支流尼羊曲,尼羊曲河长286千米,流域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138.2亿立方米,雅江径流量达到每年601亿立方米(奴下),不久即进入大峡谷地带,在大峡谷中游雅江与其重要支流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汇合,帕隆藏布与其支流易贡藏布流域面积2.89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372.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储量1622.62万千瓦,雅江水量因此剧增,每年汇入大峡谷的径流超过1000亿立方米,大峡谷是著名的水电富矿地带。雅鲁藏布江的水利水电开发目前仅涉及一些支流,干流仍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但雅江中游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市地,是西藏农业的核心区,多为半干旱气候。某些支流由于汇流面积有限,以感到水资源不足,出现灌溉困难。但雅江河谷深切,提水费用大,水资源难以利用,雅江中游山南地区各县的沿江地带有西藏最大、最集中的一片宜农荒地,建水电站可以雍高水位,发展引水和提水灌溉,促进西藏的农业开发。除雅鲁藏布江外,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还有一些河流由我国境内流入印度,这些河流被习惯性的称为藏南诸河,藏南诸河流域面积约155778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约1952亿立方米。主要有三部分构成。(一)汇入恒河的主要河流:甲扎岗噶河和乌热渠~乌扎拉渠是恒河的两个上源,它们位于西藏的西南部,在我国境内的河长、流域面积均较小。西藏南部的马甲藏布(孔雀河),吉隆藏布,波曲(麻章藏布),绒辖藏布、朋曲等河都是恒河的支流,这些流域不连续的镶嵌在我国境内,每条河流都对应着大喜马拉雅山上的分水岭隘口,是沟通我国与南亚交通的重要孔道。其中朋曲流域面积约25307平方公里,河长376公里,是恒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朋曲流入尼泊尔后称阿润河,下游是尼泊尔东部著名的特兰平原,与支流孙科西河汇合后称戈西河,流入印度的恒河平原。在我国建坝,对于改善下游的防洪供水有积极的作用。(二)朋曲以东的康布曲、洛扎怒曲、达旺─娘江曲、卡门曲(鲍罗里河)、西巴霞曲、察隅河等河流都是自西藏流入印度境内,并先后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这些河流流域连成一片,是藏南诸河的主体。这些河流集中分布在大喜马拉雅山南坡,水利水电资源丰富,目前基本上尚未得到利用。(三)藏南内陆河分布于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山间盆地内,在地质历史时期,这些内流河曾是雅鲁藏布江水系的一部分,后来因为湖面下降,才和雅鲁藏布江分割开。流域内基本为草原河流长度均约在75公里以内,流域面积一般不足1000平方公里,,基本上为季节性河流。这些河流以内陆湖泊为归宿,呈放射状分布于湖泊周围。年降水量约为100~500毫米,呈东大西小分布。羊昭雍湖是藏南内流区最大的湖泊之一,目前已打通羊湖与雅鲁藏布江之间的隧洞,利用两者之间的落差发电。雅鲁藏布江和藏南诸河总水量接近每年3700亿立方米,约占南亚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克纳河超级水系径流总量的约1/4,接近全印水资源的1/5。其中约1/3源于大峡谷以上青藏高原面上,约2/3来源于大喜马拉雅山南坡。西藏自治区是中国荒蛮的边疆,区内地势高寒、人口稀少,用水量很少,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丰富的水利水电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由于远离中国的人口、经济中心,山脉阻碍、山高水低等原因,也难以从雅鲁藏布江干流特别是藏南诸河调水。因此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过剩的水资源对我国发展而言,基本上是无用的。但是布拉普特拉河却是印度未来的希望。印度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水资源总量居全球第7,大约每年2万亿立方米。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不足每年2000立方米,属于联合国规定的贫水国,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半岛西南角和东北部大喜马拉雅山迎风坡降水充沛,而印度西部靠近巴基斯坦的边境地区和德干高原内陆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属于干旱气候。因此印度计划搞“北水南调”工程,从恒河流域向干旱的西部沙漠和德干高原内部地区调水,工程经过地区主要是平原和低海拔的高原,技术难度不大,工程也可能做到很大的规模。但总的说来,印度农业发展的条件是不错的。印度是一个发展的农业-工业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对印度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印度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和季风性热带草原气候,光热充足,农业生产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印度全境基本没有高寒地区,沙漠的面积也很小,印度地势的基本特点是低矮平缓,可耕地占到印度国土面积的2/3左右,森林覆盖率在20%以上。这样优厚的国土资源条件,真是上帝(不对,印度人不信基督教,也许是印度教大神梵天)对印度人民的馈赠。虽然印度的国土面积仅居世界第7位,位于俄、加、中、美、巴(西)、澳(大利亚)之后,但是俄罗斯和加拿大纬度太高、气候也太冷,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南极洲除外),中国高原、高山、沙漠面积都不小,而巴西的气候则过于湿润,遍布全国的都是难以开发的热带雨林。印度的农业开发条件足以和美国相提并论,是这七个国家中最好的,可耕地面积远远超出其他五国。2亿公顷的可耕地面积,良好的气候资源,次大陆的粮食产量可以轻松达到两万亿斤,超出任何一个世界大国,不仅养活印度人民,而且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但是近二十年来,印度的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余吨的水平徘徊,人均粮食和粮食单产都很低,次大陆是除了黑非洲地区之外居民营养水平最差的地区。印度的土地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地产所有制(这种“大”仅是印度水平的“大”,和欧美动则几百、几千公顷的大农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这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的无业游民,宝贵的人力资源白白闲置,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集中人力,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从而限制了农业的发展。而且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在所有大国中,印度的动荡可能最为严重,整个印度的安全形势都不容乐观,在全印20多个邦当中,一半以上的邦有所谓的反政府武装,但是性质并不一样,有的是反政府、有的是教派反对教派。但不论是民族之间、宗教之间还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与种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都掩盖着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权力与财富分配的不公正,特别是土地分配的不公正。印度的国内冲突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教派冲突,主要集中在印度西北部,主要是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在克什米尔、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北方邦等),在旁遮普邦还有锡克教激进力量的分离活动(印度开国元勋尼赫鲁的女儿、印度总理英吉拉.甘地就是在总理府倍锡克教卫兵枪杀)。二是少数民族的分离运动,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等几个邦和印度本土很不一样。东北部各邦跟印度的主体部分只通过尼泊尔和孟加拉之间的一个狭长的走廊地带连接,这些邦人种、民族、相貌、语言、宗教、文化、习俗也和印度的其他部分不同,其历史、民族、语言和文化更加接近于缅甸、泰国和中国西藏地区,在古代史上还曾有过一个独立的阿洪姆(阿豪马)国与莫卧儿王朝隔河划界。在漫长的历史中,古印度国家主要在印度河、恒河流域发展。19世纪以前德里的权威虽然曾经扩展到孟加拉,但始终未进入到孟加拉东北的阿萨姆地区,孟加拉以东的印度东北部地区是不列颠留给德里最重要的遗产。以阿萨姆为主体的印度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生产的茶叶也是印度最重要的出口物资;但却是印度比较贫穷和落后的一个角落,使当地人产生了一种被剥削的感觉,增加印度东北各邦与新德里的疏离感。同时还有大量的移民从人口过剩的自比哈尔、孟加拉以及尼泊尔的不断来到人口相对稀疏一些的阿萨姆平原及周边山区,他们和当地人争夺土地、水和就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当地政治、经济,和当地人产生了许多矛盾。因此印度东北部地方自治或者独立的要求比较强烈,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反政府武装组织,比如说著名的阿萨姆革命联合阵线,要求在阿萨姆邦成立一个阿萨姆国。自从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印度东北部地区大小冲突中已经先后死亡了5万多人。但是这些所谓的“反政府武装”在群众当中还受到相当的支持,因为他们属于劫富济贫的罗宾汉式的人物,打的主要是一些富人、政府机构,对平民还不怎么伤害。政府军来了就躲到深山里去了;政府军走了就下山“打抱不平”,袭击警察局,袭击当地政府机构。为了镇压反政府游击队、维护治安,制止部族、种姓屠杀,以及保卫石油设施,印度政府在东北地区派驻了重兵。独立50年来,印度东北部诸邦实际上基本处于军事管制状态,新德里严格限制外国人进入该地区。但是印度军人在东北部地区的专权,更加激起了当地民族对新德里的反感,引发一波又一波以暴易暴的动乱。印度东北部驻军已经疲于应付社会治安问题。但是印度东北地区的动乱不是单纯靠武力所能解决的,如果不解决贫困和社会公正问题,印度再穷兵黩武,也保证不了国内的安全。另外居住在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岛上的泰米尔人与新德里的关系也不太好(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第三代,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就是被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炸死的)。在印度的主体部分最让政府头疼的就是印共非主流派领导的农民运动。这些被称为纳萨尔派(是为了纪念印度共产党人开始武装斗争的地方,1698年一部分厌倦了冗长的议会辩论的印度共产党人在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县的纳萨尔巴里领导农民打响了武装夺取地主土地、农村土地革命的第一枪)的游击队组织已经发展到从比哈尔邦到安得拉邦,从奥里萨邦到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十几个邦几百个县,在印度的沿海与内陆地区形成了一个L型的广阔的游击地域,他们控制了山林与黑夜,袭击政府机构与警察哨所,建立平行政权,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与军警和地主武装进行以暴易暴的血腥冲突,并向工矿区(如矿产资源丰富、被森林覆盖的乔塔-那格普尔高原)发展。印度与邻国的关系也不好。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的扩张主义传统,继续向喜马拉雅山区扩张,控制不丹的内政外交,非法吞并锡金。利用当时西藏达赖集团与中央政府的矛盾,蚕食中国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