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梳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与民主战士时“说”和“做”的不同之处,深入学习其品格和精神。2.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等细节,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刻苦的治学精神。3.本文不少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和联想,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等句。注意引导学生从理解含义和体味表达效果两方面去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大写的人。学习重点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学习难点理解议论、描写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学法指导文献法、朗读法、研讨探究法、语感品读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去深入了解闻一多的精神品格。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作品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代表作有诗集《烙印》《淮上吟》《春风集》《欢呼集》和长诗《李大钊》等。2.写作背景2环节二自主学习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臧克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二、字词积累1.字音典籍.(jí)弥.高(mí)锲.而不舍(qiè)衰.微(shuāi)目不窥.园(kuī)兀.兀穷年(wù)沥.尽心血(lì)群蚁排衙.(yá)硕.果(shuò)校.补(jiào)赫.然(hè)心会神凝.(nínɡ)迥.乎不同(jiǒnɡ)迭.起(dié)气冲斗.牛(dǒu)2.词义弥高:更高。弥,更加。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沥,滴。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慷慨淋漓: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痛快淋漓。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高标:高耸物体的末端。文中指超群、出众。三、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积累词语,整体了解全文大意。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从标题看,文章主要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主要写了闻一多的“说”和“做”两个方面。(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3)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写了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3环节二自主学习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是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4)这篇课文的结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第一部分(1~7):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第二部分(8~20):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1.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2.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3.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是议论。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而所有的照应,几乎全是议论。二、语言赏析本文中许多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在课文中找出这类句子进行圈点批注,然后讨论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钻探”的本义是用机械向地下钻孔并取样分析,为研究地质、探矿等提供资料,这里是形象地说明闻一多对古代典籍的钻研。4环节三合作探究2.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的“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4.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5.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专。6.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7.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8.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三、探究写法1.结构严谨,衔接紧密。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的态度和原则;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言行一致。在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2.选材精当,中心突出。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作者从闻一多作为“学者”“革命家”的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表现得淋漓尽致。3.夹叙夹议,前后照应。4.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5环节四点拨归纳文章主旨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高度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革命精神。教学板书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唐诗杂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口的巨人起稿政治传单行的高标革命家:说了就做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环节五拓展延伸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表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示例: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他才剃去了长胡子。教学反思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课文内容时代久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臧克家和闻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本课设计了圈点批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个性化阅读。在拓展延伸部分,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