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湖南专用)专题二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1碳单质A组2020年湖南中考题组1.(2020湖南长沙,7改编,3分)两位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答案AA项,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正确;B项,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但石墨是碳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错误;C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异味、毒气等,但不能吸附所有物质,错误;D项,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足球烯是由足球烯分子构成的,1个足球烯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错误。2.(2020湖南邵阳,14,2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构成不同C.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D.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答案BA项,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正确,B项,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C项,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正确;D项,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正确。3.(2020湖南常德,10,3分)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物质。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甲是一种化合物B.乙是一氧化碳C.丙是一氧化碳D.丙是二氧化碳答案C根据题意,甲为碳,属于单质,乙是二氧化碳,丙是一氧化碳。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2C+O2 2CO、2CO+O2 2CO2,故C正确。4.(2020湖南湘潭,22,4分)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A.氯化钠B.氮气C.石墨D.钛合金(1)可用于制铅笔芯;(2)可用来制造人造骨;(3)重要的调味品;(4)常用作保护气。答案(1)C(2)D(3)A(4)B解析注意题目要求填字母序号。(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石墨,因为石墨呈深灰色、质软。(2)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钛合金,因为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3)重要的调味品是氯化钠。(4)常用作保护气的是氮气,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5.(2020湖南湘西,20,6分)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都能燃烧,都能将某些金属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现有A、B、C、D、E五种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E是气态单质,C是液体,D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E的化学式是。(2)反应A+B→C+D的化学方程式是。(3)用A的单质作燃料有很多优点,请列举一条。答案(1)O2(2)H2+CuO Cu+H2O(没写条件不扣分)(3)H2燃烧的产物是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合理即可)解析此推断题的突破口:D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由此可知,D是铜。(1)常温下A、E是气态单质,C是液体,再由图中D和E反应生成B,A和E反应生成C,得出E是氧气,化学式为O2。(2)B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A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C是水,则A+B→C+D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 Cu+H2O。(3)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高能、清洁。其中清洁是指H2燃烧的产物是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题关键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是解答推断题的关键。如本题开始提到木炭、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后面说常温下A、E是气态单质时,就可以首先考虑氢气这种气态单质。考点2碳的氧化物1.(2020湖南衡阳,15,2分)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答案BA项,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B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错误;C项,甲烷燃烧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D项,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正确。2.(2020湖南邵阳,6,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答案AA项,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B项,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正确;C项,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正确;D项,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正确。误区警示注意区分“烟”和“雾”,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因此表达为“白烟”。盐酸是液体,由于有挥发性,打开瓶盖瓶口会冒“白雾”。3.(2020湖南湘西,7,3分)下列关于CO2、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B.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C.CO2无毒,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D.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答案CA项,CO具有可燃性,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正确;B项,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正确;C项,CO2无毒,但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如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等,错误;D项,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正确。4.(2020湖南株洲,29,8分)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1)写出a、b两种仪器的名称。a为,b为。(2)实验室若用KMnO4制取O2,写出其化学方程式,相应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代号)。(3)若选用装置C制备CO2,则可以选择(填字母代号)。a.块状碳酸钙和稀盐酸b.块状碳酸钙和稀硫酸(4)经查阅资料,Na2O2(过氧化钠)也能与水迅速反应产生O2。补全下列反应方程式:2Na2O2+2H2O 4+O2↑。(5)收集O2适合选用装置(填字母代号)。a.仅Db.仅Ec.D和E答案(1)分液漏斗集气瓶(2)2KMnO4 K2MnO4+MnO2+O2↑A(3)a(4)NaOH(5)c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仪器b的名称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故相应的发生装置为A。(3)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应选择块状碳酸钙和稀盐酸,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表面,反应会停止。(4)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会发生改变,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 4NaOH+O2↑。(5)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用装置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装置E),故选c。易错警示第(4)小问,由于需要推测的物质前有化学计量数4,在最后确定化学式时,将左右两边相差的原子数除以4,才能得出正确的化学式。5.(2020湖南常德,24,10分)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3)“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提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猜想二:。【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序号实验设计①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②?③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④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1)“实验设计①”中的稀醋酸还可用(填物质名称)代替;(2)“实验设计②”的具体内容是;(3)“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反思交流】(1)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填字母序号);A.设计对比实验B.控制实验条件C.获取事实证据D.逻辑推理判断(2)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判断两者混合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具体方法是(任写1条)。答案【探究思路】(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伴有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前三种体现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答出一种即可,后三种体现能量变化的宏观现象不写不扣分)(2)不能【提出猜想】猜想二:a.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b.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类物质;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任写一种猜想即可)【实验设计】(1)稀盐酸(或稀硫酸、磷酸等其他非氧化性酸均可)(2)向第二朵纸花喷水(3)验证CO2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表述为“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等实验结论形式的不给分)【实验结论】支持“猜想二a”成立的实验现象:②③不变红④变红;支持“猜想二bc”成立的实验现象:②③不变红①④变红。【反思交流】(1)ABCD(2)向盛有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分为等体积的两份,一份加入VmL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无色,另一份加入VmL水溶液仍为红色,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说明:回答到利用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酸碱的化学性质、反应体系温度变化为依据进行判断即可;也可完整表述出化学原理、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解析【探究思路】(1)化学反应又叫化学变化,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因此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现象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以及吸热、放热、发光等。前三种是体现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后三种是体现能量变化的宏观现象。(2)二氧化碳溶于水无明显现象,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提出猜想】根据猜想一,写出猜想二: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①”中的稀醋酸还可以用稀盐酸代替,因为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此处的实验设计只为证明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2)“实验设计②”的具体内容是:向第二朵纸花喷水,目的是证明石蕊遇水不变色。(3)“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验证CO2能否使紫色石蕊变色,若证明了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则“实验设计④”中石蕊变红的原因就排除了水、二氧化碳,只可能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使石蕊变红。【实验结论】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②③不变红④变红。因为②③不变红证明水、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④变红证明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可以使石蕊变红。综合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反思交流】(1)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是:设计对比实验,如本题中的实验①②③④;控制实验条件,即控制变量,如本题实验②只有水与石蕊纸花接触,实验③只有二氧化碳与石蕊纸花接触;获取实验事实,如本题实验②、③的现象为石蕊纸花不变色,实验④的现象为石蕊纸花变红;逻辑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