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 7《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从数的发展历程来看,数的产生是先自然数(整数),然后分数,最后小数。教材在编排时遵循这样的顺序,符合“数”发展的进程。许多研究表明,和分数的学习一样,小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要比对小数计算的掌握困难得多,因此教材将小数认识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学习安排在本册,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十进位值制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具体的量(米、分米、厘米;元、角、分)和几何直观图,直观感受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小数。第二次学习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扩展,从“量”抽象成“数”进行认识,最终使学生完善对小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概念,称为“小数的意义”。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内容具体安排如下。单元内容的呈现思路与分数初步认识相似,仍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和活动为场景,通过人民币、米制系统、面积、数尺或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具体的“量”的角度展开学习历程。《教与学的新方法(数学)》一书中谈到,认识小数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一般有两条基本的途径:第一条途径是从记录花钱的数量发展而来的,第二条途径是使用米制系统的经验,即以米制系统作为学习小数的基础。教材的编排正好体现了上述两种途径,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具体的常见的“量”来认识小数。例如,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图,从质量、价格、体温、身高四方面说明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随后以“量身高”(米制系统)和“购买学习用品”(花钱)为主要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量”的环境下体会、认识小数的含义,不涉及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2)借助直观、半直观模型,.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英国沃瑞克大学(WarwickUniversity)的韬尔(DavidTall)教授等人分析,数概念是一个典型过程型概念,也就是说它既是过程,又是概念。数概念的这种两重性一方面增加了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层次,使学生在具体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压缩和内化,逐步形成作为对象的概念,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这一理念,在初步认识阶段,设计了人民币、米制系统、面积、数尺或数轴等直观、半直观模型,让学生在熟悉的、有交流内容的、能说出具体事例的情境支持下,对小数概念有了充分的感知,为后续层层剥离表面现象建立概念打下基础。(3)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探索。本单元教材共安排4个例题,内容为“身高问题”“为跳高成绩排名次问题”“购买两种文具问题”和“钱够不够问题”,均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下展开学习,探索和认识小数的含义,充分体现了《标准(2011)》倡导的理念“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教学建议1.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了解小数的含义。德恩特蒙特(D'Entremont,1991)认为小数学习的认知过程包括五种不同层次:具体物的层次、操作说明层次、程序的层次、心智模式的层次和抽象层次。一般数学教师往往未能在具体物层次打下良好的基础,就转移到操作说明或程序的层次进行教学,这不仅造成学生在小数学习上的困难,也无法获得小数的概念性知识,同时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与信念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分析可知,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具体情境下的表述,不要急于归纳体会含义;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认知,激活相关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2.把握小数初步认识的教学要求。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教学应把握以下两点:一是本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不要把小数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不要出现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应结合具体的“量”和面积、数轴等直观模型来认识;二是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加、减法,仅限于一位小数。3.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在教学例2~例4时,在问题提出后,均可以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与同学分享交流策略。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质疑,对学生的各种策略的评价要有助于提高学生选择策略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优化的意识。4.本单元建议用5课时教学。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