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学年语文高中人教必修下册课件15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2-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知识整合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等。-3-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知识整合宋神宗煕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字君实),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要他停止变法。王安石这封信,是针对司马光煕宁三年(1070)二月第二封信的回复。王安石先是简短地复了一信,对来信所责难的诸点不一一置辩,随后想到彼此交往多年,友谊深厚,信札来往不宜草率简慢,就又写了这封答书。-4-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强聒.guō汹.汹xiōng不恤.xù盘庚.gēng2.成语积累兴利除弊:兴办有利的事业,除去弊端。3.通假字不复一一自辨“辨”同“辩”,意义:分辩。-5-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知识整合4.一词多义(1)见冀君实或见恕也(副词,表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我”)见牛未见羊也(动词,看见)于是入朝见威王(动词,拜见)(2)固必固其根本(动词,使……稳固)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副词,本来)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形容词,牢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乃辞谢,固请(副词,坚决)-6-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知识整合(3)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名词,计划)度义而后动(动词,考虑)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动词,估计)春风不度玉门关(动词,越过)(4)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莫不殷忧而道著(连词,表因果)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连词,表递进)-7-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知识整合(5)为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动词,成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动词,作为)不为侵官(动词,是,算是)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介词,因为)守前所为而已(动词,做)-8-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知识整合(1)以膏泽..斯民(名词用作动词,施恩惠)(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名词用作动词,办(事)〕6.古今异义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小,用作自称的谦辞。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9-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知识整合7.特殊句式(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判断句)(2)终必不蒙见察(被动句)(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介词结构后置句)(4)至于怨诽之多(定语后置句)(5)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宾语前置句)8.文化常识盘庚之迁:商王盘庚为了巩固统治、避免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10-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11-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答司马谏议书》全文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以此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技法迁移-12-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任务一】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观点1.阅读《答司马谏议书》的第1段,说说本段的行文思路。提示:本段出于礼貌,先叙酬答的话——从初拟“不复一一自辨”,说到在书信往来中不应该草率粗疏,现在则要“具道所以”——详细说明原因,由此转入正文。2.《答司马谏议书》第2段中说:“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这封信看,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对哪些“名实”的看法存在分歧?提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3.结合全文说说王安石对变法一事持什么样的态度。提示:文章措辞虽然委婉,但表露了作者坚持原则、坚决变法的政治态度。技法迁移-13-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任务二】品味文章语言,分析论证方法4.王安石引“盘庚之迁”的例子有什么作用?提示:引用“盘庚之迁”的历史事实,意在说明“怨诽之多”并不是评定是非的唯一标准;只要确认自己做得对,就不会因为“壬人”的毁谤而放弃新法的推行;同时也表明自己会像盘庚那样,力排众议,坚持变法,这也表现了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技法迁移-14-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答司马谏议书》的论证方式是驳论,其反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加以分析。提示:第一,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第二,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这里就举出了有利的根据,说明不是自己独出心裁,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议过的法度,指出这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合理合法的。第三,举出史实进行反驳。如“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里以历史上曾有过的如何对待怨诽的事实为表率,表示自己不以流言蜚语而动,既委婉地反驳了怨诽之多的责备,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强决心。整个反驳是明确而有力、言简意赅的。技法迁移-15-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16-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17-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18-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19-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0-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1-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2-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3-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援引事例,论据充足魏征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引用古圣先贤的话,援举故事事例来说明自己的意思。如“善始”“克终”出自《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出自《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同时暗用引文的还有“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而自牧”等,显得简明含蓄又富有启发性。同样,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也列举“盘庚之迁”的历史事实来加以反驳。-24-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迁移练笔请以“自卑·自负·自强”为话题,写一段文字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运用例证法,200字左右。示例自卑像根受潮的火柴,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自负像个可怕的陷阱,一旦身陷其中即难以自拔;唯有自信自强,才能扬起生活的风帆。我国宋朝的文豪苏洵,几次赶考都名落孙山,一些人更是对他冷嘲热讽,但他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苦读,终于名列唐宋八大家;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听不见声音的情况下,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并谱写出时代的最强音;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镭的发现者,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耀眼的荣誉没有使她陶醉,她仍如从前一样孜孜不倦地工作。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挫折面前毫不自卑,在成就面前毫不自负,始终有自强不息的精神。-25-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外篇一起提高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记练结合串记古文化常识高考的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在教材中明确了十大类型: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宫室建筑、礼俗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古代文化常识设题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年扩大考查范围,2014年初次设题,考查了常见且又熟悉的礼俗类的“南面”和典籍类的《春秋》等,到2017年在原来考查的基础上扩大到典章制度类,类型涉及更全面,识记和理解难度也在加大,如“私禄”“收考”等(已与以往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一致之处,须根据语境仔细推断)。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除掌握一定的解题技法外,更要拓展知识面,注重课下积累。-26-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外篇一起提高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古文化常识点多面广、零碎难记,且记后易忘。只有广积累、勤巩固,才能拓展知识面。在识记上,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记,要在发散理解的基础上,巧记善记、记牢记多,如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串联整合记忆。当然了,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考生可以自悟自得,多总结一些巧法妙法,提高识记效率。-27-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外篇一起提高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识记方法示例一线串珠法琳琅满目的文化常识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化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古代文化常识中的人物称谓,可以以人物姓名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古代人们对人物称谓的颗颗“珍珠”人物的称谓: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称爵名→称官地→谦称→敬称→特殊称谓如李白的称谓:李白,称字“太白”,称号“青莲居士”,称排行“李十二”,称官名“李翰林”,特殊称谓“谪仙人、诗仙、酒仙”-28-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外篇一起提高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识记方法示例归类联想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必要的归类联想,即由一点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的联想,或相反的联想等比如记忆屈原时,首先把屈原的相关知识归纳整理,再进行发散联想。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29-第2课时答司马谏议书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外篇一起提高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古文化常识题解题“4技法”1.调动积累直接判该方法主要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直接判定选项的正误。(1)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如“陛下”一词,我们就可以联系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