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学年语文高中人教必修下册课件16第2课时六国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课时六国论-2-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苏洵(1009—1066),字明允,旧传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宋仁宗嘉祐年间,欧阳修以为其文可与大家的文章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他。其文一时被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人竞相模仿。苏洵精于散文,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3-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辽、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输多胜少。1004年辽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后来,也向西夏提供岁币。这样的结果,助长了辽和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4-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5-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赂.秦lù草芥.jiè互丧.sàng与嬴.yíng暴.霜露pù洎.jì2.成语积累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日削月割: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6-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3.一词多义(1)兵非兵不利,战不善(名词,兵器,武器)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2)亡诸侯之所亡(动词,失去)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动词,灭亡)(3)或或曰:六国互丧(代词,有人)或未易量(副词,或许)一食或尽粟一石(副词,有时)-7-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4.词类活用(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2)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一月月地)(3)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4)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5)并力西.向(名词作状语,向西)-8-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5.古今异义(1)其实..百倍古义:那实际上。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2)思厥先祖父..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3)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9-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5)至于颠覆..,理固亦然古义:灭亡。今义: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10-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6.特殊句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判断句)(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3)举以予人(省略句)(4)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5)洎牧以谗诛(被动句)(6)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7)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7.文化常识邑:城市,都城,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11-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六国论技法迁移-12-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技法迁移-13-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任务一】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感知文章内容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的?用这样的方式提出,有什么好处?提示: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它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引起人们的思考。本文分论点有二: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前者是直接提出来的。它的好处是顺应前文,接续自然,道理明晰,使人认识更深一层。后者是在一问一答中提出来的。行文至此,意思有了转折。这种提出论点的方式便于思路的转折,使其转入下一个问题时自然顺畅,同时在一问一答之间也可以引人思考。技法迁移-14-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任务二】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体悟其语言艺术2.《六国论》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提示:语言生动。在论证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描述,引古人之言来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气势充沛。《六国论》运用对偶、对比、比喻、引用、设问等修辞方式,使文章不仅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承转灵活,纵横恣肆,起伏跌宕,雄起遒劲,具有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技法迁移-15-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本文开篇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开门见山道出了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你赞同苏洵对六国破亡原因的看法吗?技法迁移-16-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提示:观点一:赞成。从写作目的看,作者写此文,并非旨在全面探求六国破灭的原因,而是为了“讽今”,因此便从某一角度着眼分析历史,总结教训,告诫北宋统治者。作者这种针砭时弊,关心国家前途的精神应予肯定。观点二:不赞成。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为了独占天下,各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最后六国被秦国逐个击破而灭亡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确立了先进的生产关系,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军事实力超过了六国。同时,秦灭六国,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走向统一的大势,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苏洵仅从斗争策略方面论六国之过,未从政治、经济、历史的发展等方面考察,结论是偏颇的。技法迁移-17-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18-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19-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0-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1-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2-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3-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4-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5-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6-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7-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8-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假设论证假设论证,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出来,使别人信服。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分析。这种方法能进一步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在《阿房宫赋》一文中,有“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等假设论证,《六国论》中苏洵也运用了一系列的假设,如为六国设图存之道:一是用谋臣,“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二是礼贤下士,“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三是六国联合,“并力西向”。-29-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迁移练笔请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围绕“照镜子”这一话题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示例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懂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从而“知兴替”“明得失”,而成为一代名君。(假言说理)假如当初唐太宗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会有“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30-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外篇一起提高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查。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且经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来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综合理解。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在内容的概括分析方面,通常包括三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1-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外篇一起提高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内容分析概括题的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而比对法则是解决这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正确判断。那么,重点比对分析的是什么呢?下面讲解一下比对分析的主要内容。-32-第2课时六国论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提高课外篇一起提高知识阐释技法攻略例题展示一、如何判断——明确五大比对角度、十个命题设误点题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