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教材定位】《拿来主义》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2篇课文,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杂文。这篇杂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学习这篇文章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思考文章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写的,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鲁迅在这篇文章中将不同的现象进行归类,直接予以批驳,确立自己的观点。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梳理和把握论述的脉络层次,学习破立结合的写法,感受文章蕴含的批判力量。同时,鉴赏本文的比喻论证,找出文中比喻论证的例子,分析作者是怎样有效地进行论证的,体会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素养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积累文学常识。2.了解“杂文”的相关文体知识,领会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3.梳理文章论述的脉络层次,学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4.读懂作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时的态度,学习作者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方法—批判性地继承与创新。【教学重难点】学习比喻论证和边破边立的论证方式,明确实行“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文人多傲骨,也多心怀天下。当一个时代,被乌云所笼罩之时,心忧天下者,于殚精竭虑中,思索救亡图存的法门;于虎啸龙吟中,喊出时代的最强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的《拿来主义》,听一听,那是个时代文人的声音。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2.了解时代背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国民党政府却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的反动文人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逆流,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当时左翼文艺队伍中也有人受“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为了打击敌人,澄清在对待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观点,鲁迅写了此文。3.了解“杂文”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厚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杂文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感、随笔、短评、札记、书信、日记、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自诩.(xǔ)掘.起(jué)残羹.冷炙.(gēngzhì)冠冕..(guānmiǎn)吝啬..(lìnsè)脑髓.(suǐ)譬.如(pì)孱.头(càn)蹩.进(bié)国粹.(cuì)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自诩:自夸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冠冕:很体面,有气派。孱头:懦弱无能的人。(二)初读课文【思考1】文章提到哪些“主义”?找到并作简单解释。明确“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送去主义:把“国货”盲目地送去国外。送来主义:西方国家抛给的“残羹冷炙”。拿来主义: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思考2】划分文章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2段):作者从“主义”二字入手,旗帜鲜明地提出问题。第二部分(3-5段):对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6-9段):作者在“解决问题”的层面上,提出“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方法。第四部分(10段):总结全文。四、文本研究【思考1】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明确①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再谈“拿来主义”,这样写属于先破后立,破中有立。这样,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使“拿来主义”的提出顺理成章;②“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先谈它们可以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思考2】研读“送去主义”1.“送去主义”都送去了什么?明确从时间上看,一直在送;从数量上看,逐渐减少,实质上是逐渐断送我国的民族文化。2.为什么要用“捧”?“不知后事如何”,“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写这两句话有什么目的?明确(1)“捧”本用以表现出恭敬郑重之意,此处讽刺国民党政府媚外丑恶嘴脸。(2)“不知后事如何”说的是古董,国民党政府在把古董送出去以后不会再把它们拿回来了,在这里把已知的事实反着说,用反语增强了情感。“也可以算得是显出一点进步了”说的是活人代替了古董送出去,古董送没了之后要开始送人出去,这其实是当时国家的衰败,并不是进步,这里也是反语。3.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是怎样的呢?“送去主义”的后果在哪一段体现?明确第三段4.试分析这一部分的论证方法。明确第三段使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①把“当时的中国政府”比作“自诩太阳的尼采”,奉行“送去主义”必将是夜郎自大,自取灭亡;②“磕头贺喜”和“讨饭做奖赏”这类行为是在乞丐身上才会有的,鲁迅先生把我们的子孙形容成乞丐的样子,在失去了土地资源主权的情况下,子孙只能向列强国家乞讨,可以看出一味地送去会导致我们的子孙无法在大国面前抬首挺胸,我们的国家也没有机会壮大富强。知识补充: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5.试辨析“抛来”与“抛给”明确抛来可以选择接不接受,抛给表示被动接受。【思考3】研读“拿来主义”1.“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实行“拿来主义”需要什么条件?明确(1)“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运用脑髓”是指我们要用智慧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放出眼光”是指要对未来发展有独到眼光,对事物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是指要有选择,自己来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2)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是“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2.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论证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的?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明确通过形象的比喻论证方法,大宅子就是文化遗产,继承大宅子就是继承文化遗产。错误态度表现比喻义孱头昏蛋废物明确错误态度表现比喻义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思考4】分析论证方法1.第一部分驳论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①举例论证。揭示一味奉行“送去主义”时,举了“学艺”方面的三个例子,说明我们“拿来”精神的缺失。②类比论证。论述“送去主义”的危害时,用尼采自诩为太阳做类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送去主义”的本质就是妄自尊大。③比喻论证。又以煤的储藏为例,磕头贺喜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送去”固然可以显示自己的“丰富”和“大度”,但其结果只会导致中国更加贫弱,在“破中”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2.第二部分立论中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明确比喻论证。“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互见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孱头”“昏蛋”“废物”比喻错误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的人。3.“送去”“送来”和“拿来”,以及“孱头”“昏蛋”“废物”与“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对比论证。从全文来看,“送去”“送来”和“拿来”形成鲜明对比。在论述怎样“拿来”时,“孱头”“昏蛋”“废物”与“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综上本文综合运用举例、类比、对比、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思考5】赏析语言活动: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都运用了反语,请分析其表达效果。1.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明确“进步”本指人或事物向前发展。在这里表示用活人代替古董,更表现了国民党政府崇洋媚外的行为进一步升级。2.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明确“大度”本指人气量宽宏,能容人。讽刺了国民党政府盲目自大。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明确“摩登”本指时髦,合乎时兴样式。这里是作者幽默地自嘲反对“送去”显得不合时宜。4.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明确“国粹”原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这里说烟枪和烟灯是旧文化中的精品,有揶揄的意味。【思考6】对比阅读拿来与送来林默涵近来,很有些人把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拿来,为自己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做辩护。其实,这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拿来”是与“送来”相对称的。自从帝国主义者发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后,首先送来的就是鸦片烟,其数量逐年增加,结果不但捞走了大量银两,而且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面黧肌瘦的“大烟鬼”。这使得清朝政府中一些较有识见的官吏,也担心这样下去,“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不得不起来抵制鸦片输入了。然而,帝国主义者硬是要“送来”,并且用枪炮迫使你非接受不可,这就是有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止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一次香港被占领,第二次圆明园被烧了。除了最先送来的英国的鸦片外,接着还“送来”了许多东西: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鲁迅先生说,这是因为那些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他提倡“拿来主义”。“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根据我们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既不是盲目地乱拿,更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来”的东西。这就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拿来是有辨别,有选择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比方一个穷青年,由于某种原因得到一所大宅子,对宅子里的东西就要区别对待,看见有营养的东西,可以拿来吃掉;看见鸦片当然不必丢进毛厕,可以送到药房去供治病之用,但如果欣欣然地自己也躺下来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就是废物了。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在今天,我们更要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四化”建设之用,但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没落腐朽的文化思想,也当作奇货搬进来。我们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才能从复杂纷繁的外国文化艺术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实行鲁迅所主张的“拿来主义”。现在,还有没有“送来”的东西呢?还是有的。比如,淫秽书刊和黄色录像带之类,就是别人极力要“送来”的,其毒害程度不亚于鸦片烟。虽然送来者不敢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并且强迫你接受了。但若浑浑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任其流入、泛滥,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这种人就真真是十足的废物了。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季羡林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