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材定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第一篇课文,这一课选了三首宋词,在品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感受其不同的风格特点,体会这些词作是如何表现词人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咏古抒怀词,意境雄浑苍凉,境界宏阔,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要仔细体会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品味词的声韵美,思考词中寄托的生命的感悟与人生态度。【素养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咏史抒怀诗歌的特点,积累文化常识。2.了解诗词大意,品味诗歌意境,理清词人的思路脉络。3.把握“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4.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心态,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教学重难点】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教学方法】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大山大河往往给人一种苍凉之感。立于江水之边,看着滚滚东逝的长江之水,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思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的意境空间,一起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二、知人论世1.了解诗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因“乌台诗案”(1079年)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成就:“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2.人物轶事年少轻狂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3.了解创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4.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赤壁怀古”是标题。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5.了解“怀古诗”(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预习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初嫁了.(liǎo)羽扇纶.巾(guān)樯橹..(qiánglǔ)华.发(huā)一尊还.酹.(huánlèi)2.解释词语①大江:长江。②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③英发:英俊勃发。④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⑤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⑥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⑦华发:花白的头发。⑧尊:同“樽”,酒杯。⑨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二)诵读感悟1.诵读全词,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韵脚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朗读技法】(一)注意感情人道东坡“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里,其主体情调豪迈奔放、昂扬奋发。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抒发了词人浩大的气概,展现了万里长江滚滚东流,波浪滔天的雄伟壮阔景象。朗读时,高峰突起,语音浑厚,情感激昂。接下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描写赤壁古战场壮丽、雄奇、险恶的景色。朗读时,感情激越、雄浑、气势宏大。下阕开头六句,词人怀古,羡慕年轻有为的周郎。朗读时应该轻松、愉快、热烈些。词末五句,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感叹。朗读时感情抑郁、低沉、凝重,但不是悲凉、哀凄。这里虽然是全词的最低点,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感叹和无可奈何的情绪,但词人并不是完全的消极颓废、悲观失望,而是在领悟了人生底蕴后的一种超脱。(二)注意联想和想象诗词的艺术特点讲究高度的概括,设置许多艺术空白。学生在朗读时,就需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揣其情、抚其景、思其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诗词字外之意,才能对诗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词的上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得何等雄浑、开阔、奇伟。朗读时就应展开想象的翅膀,同词人一起遨游于古战场,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下阕开头六句,朗读时不能作简单地模仿,应展开丰富的联想,联系词人的政治抱负来品味。这样,才能读准其中的真意。原来,苏轼也是胸有雄图的人,希望能像周郎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关于这一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很好的证明。(三)注意语调苏轼的词,有一种内在的节奏美。时而高昂、热烈;时而凝重、欢快。朗读时,要注意细心体会。《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从总体上看,形成前高后低状。从其中的句子上看,也有其高低起伏的变化。例如:朗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时,“大江”、“浪”语调较高,以显其声势;“东去”、“淘尽”语调较低,以显江水与历史的流逝;“千古”语调较低,以引起遐思;“风流人物”语调由半高到高,以表示赞美和强调。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的动词“穿空”、“拍岸”、“卷起”要读得高昂、气足,这是为了突出那雷霆万钧、不可阻挡的气势。(四)注意顿挫《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有些地方因感情或其它需要,须作较长时间的停顿或拖声。例如:朗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时,前句“江山”后停顿时间较长,“如画”后宜轻拖,这样,用极为舒缓的语调更能使学生体会出词人的爱国热情,从中受到熏陶,后句“一时”后停顿时间较长,一从语法的角度考虑,二也突出了那个特定的时代。整个这一大句,朗读时如果很快地一带而过,就很难体会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事实。再有,下阕开头“遥想”后宜轻拖,因为一则“遥想”作为领字,领起后边几句,二则在此轻拖,自然而然使读者进入到那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当中。(五)注意重读重读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特定的含义或情感,它分为实重读和虚重读。对于实重读一般容易把握。在此,我主要谈谈虚重读(重音轻吐)。例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其中“飞”与“灭”应轻读,用于突出周瑜指挥若定,曹军一溃千里之状。再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句,其中“如梦”、“江月”应轻读,以此体会出词人对人生的感概及寄情江月的无奈之情。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思考1】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思考2】整体感知:概括上下片内容明确上片,写赤壁壮丽景象;下片,写赤壁所想,吊古伤今,自抒怀抱。四、文本研究【思考1】鉴赏上片1.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明确例如: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鉴赏:把江山、历史、人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意境阔大、气势雄浑。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鉴赏: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2.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将“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大江”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还指历史的长江,把空间拓展开了;“千古”让我们想到了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把时间概念扩大了。这几句一开篇便将我们的视野引向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和无比悠久的时间之中,定下了这首词的豪放基调,为人物的活动展开波澜壮阔的背景。3.“人道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周瑜为“周郎”?明确表明这种说法只是传闻,作者也并未相信,仅是借以引发思古之情而已。既是沿用吴中人对周瑜的敬称,暗寓对周瑜的赞赏和敬意,又突出周瑜的年轻有为。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思考2】鉴赏下片1.下片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角度诗句形象年龄小乔初嫁了美女衬英雄,潇洒的英姿姿态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装束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气魄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从容,大智大勇2.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明确周瑜苏轼年龄二十多岁四十多岁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两者在性情上面可以说是惺惺相惜,“知音如周郎”。苏轼渴望建功立业,希望自己也能象周瑜一样能为国家干一翻伟大的事业。但自己年近半百,白发早生而贬居边地,无所建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光阴虚掷,自笑多情,自我解嘲,透出一种无奈和苍凉。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明确示例:我认为是积极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感到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他以酒祭奠江月,表现了一种洒脱。【思考3】鉴赏衬托的手法本词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赏析。明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