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高一必修一琵琶行并序•《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琵琶行》是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本课的一个重点。教材分析•1.积累基础知识,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2.理清思路,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有效提问,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3.欣赏并学习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4.引导学生品读经典,积累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2.学习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教学重难点•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和文学成就。•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歌、行、引等文体知识。•3.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琵琶行》写作背景。•4.自读课文,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课前准备•导入•积累白居易名句,导入新课。•1.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初出城留别》•2.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放言五首·其一》•3.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后宫词》•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5.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感逝寄远》•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教学过程•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9.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1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1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诗》•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13.一看一断肠,好去莫回头。《南浦别》•1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1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文学常识•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因而意志消沉。“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创作成就大不如前。•晚年寄情山水。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相关知识点:“元白”——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并称。•2.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特点有:•①篇幅可短可长。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一百二十句,《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背景及解题•1.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谏官,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琵琶,弹拨乐器名。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鼗(táo)而鼓之”。“鼗”,小鼓,如同今天的拨浪鼓。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到隋唐时,琵琶种类繁多,成为弹拨乐器的总称。本篇中琵琶女弹奏的,是从“丝绸之路”传进“曲项琵琶”,犁形、曲项、四弦,下腹共鸣性强。2.题解琵琶《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关于歌、行、引内容研读•(一)整体感知:•1.翻译诗歌: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翻译全诗。•明确:白话译文:•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幺》,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像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子,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同属的姐妹嫁给了军人,老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绕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么寒凉。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满脸泪水,哭醒来更加悲伤。……”•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歔欷。同样是失意人流落在远方,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哪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在这儿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只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难道说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呕哑嘲哳,那声音也实在难听!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象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不要告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立,又坐下拨弦索,拨得更急。凄凄切切,不象刚才的声音,满座的听众,都忍不住哭泣。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二)解读小序:•思考: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三)分析结构:•朗读全文,思考,全诗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叙身世。(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部分:写作者政治上的失意的感慨。(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部分: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重闻琵琶青衫湿)•(四)赏析琵琶女第一次演奏:•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分别是明写还是暗写?•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2.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吗?为什么?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音乐?•明确:•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手法:侧面烘托。•(五)赏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1.朗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演奏了什么曲子?•明确:•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第二阶段(“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演奏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的娴熟。•第三阶段(“轻拢慢捻抹复桃……四弦一声如裂帛”)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乡》。•2.讨论,作者分几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每一个乐段的内容是什么?写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明确:•作者分四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第一乐段,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也可说是通感)描写乐声。以“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二乐段,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也可说是通感),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进入演奏的低潮。“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第三乐段,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也可说是通感),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第四乐段,写乐曲的终止,“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感情由激愤而凄厉。最后“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运用侧面烘托,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三、四乐段,乐声在上层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层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小结:•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出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