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600分冲刺第一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课时练含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一、单项选择题(2019·江苏南京、盐城第三次调研)下图为“我国黑龙江省某地冻土融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A)A.无冻期、冻结期、融冻期B.无冻期、融冻期、冻结期C.融冻期、无冻期、冻结期D.融冻期、冻结期、无冻期2.下列有关该地冻土融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D)A.1月至2月期间该地冻土层达到最厚B.冻土从开始融化到全部融化约需180天C.冻土冻结深度的增长为先变慢后变快D.气温高低和农事活动对融化速度影响较大[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横坐标代表月份,纵坐标代表冻土层的深度,在第一个时期,时间为七月份至十月份,夏秋季节明显没有冻土层说明此时温度较高,处于无动期,而一月份至四月份冬季和春季气温相对较低,降雪较多,上面有积雪覆盖,冻土层发育较广,深度较深,尤其是初春时期。在第三个阶段,随着气温的回升,表层的冻土发生融化,形成了融冻层,因此该时期为融冻期。正确答案选A。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冻土层最后的时期是在三至四月份,而非一至二月份。一至二月份,降雪较多,气温较低,但是雪对土壤起了保温作用,使得冻土层的深度不如初春时期大,初春降雪相对较少,但是土壤无积雪覆盖,气温较低,因此三到四月冻土层最厚,A错误。冻土大致在10月形成,在七月份融化,因此时间约为300天,B错误。冻结深度的增长为先慢再快再慢。尤其是在四月份以后冻土的深度基本不发生变化,C错误。气温高,冻土融化速度较快,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会对土地进行开垦,也会影响冻土的融化速度。故选D。-2-(2019·吉林实验中学期中)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3.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D)A.温差逐渐变小B.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4.下列对图中所提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判断正确的是(D)A.英国的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B.德国的地形以高原为主C.波兰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季D.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解析]第3题,厚的墙壁,能够隔热保暖。房屋的墙壁越厚,说明该地的气温年较差越大。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随着距海越远,气候的大陆性越强,气温的年较差越大,所以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D项正确。第4题,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北亚,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D正确。英国的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A错误。德国的地形类型以山地、平原为主,北部是平原,南部是山地,B错误。(2019·浙江选考模拟)下图为“两个历史时期黄河中游草原界线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3-5.与战国时期相比,唐宋时期黄河中游地区(C)A.气温偏高B.热量偏高C.降水偏少D.湿度偏大6.唐宋时期,从西安到银川自然植被的变化体现了(D)A.地方性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唐宋时期黄河中游地区草原南界总体纬度比战国时期低,说明当时水热条件较差,降水较少,气温较低(热量条件较差),使过去能生长森林的部分地区变得只能生长草,故A、B、D错,选C。第6题,唐宋时期从西安到银川自然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其变化原因是西安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量较多,而银川深居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量少,即植被的变化基础为水分,因此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选D。(2019·陕西汉中教学质量检测)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7~9题。7.导致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D)A.纬度B.坡度C.海拔D.坡向8.图中褐红壤地带分布范围较广的自然植被是(C)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4-C.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D.温带针阔混交林9.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地(D)A.降水量最大B.土壤肥力最高C.气候最适宜D.应防止水土流失[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东西方向有明显不同,图中显示该山体东西两侧纬度接近、海拔接近、坡度差距小,但东西坡向不同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导致了黄棕壤、黄壤两种土壤分布下限的不同,选D。第8题,图中山体处于亚热带区域,褐红壤地带位于山体内部的河谷地带或较低海拔的坡地,降水较少,难以发育森林,故该地分布范围较广的自然植被是灌丛或草类植物,选C。第9题,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地处于河谷一侧岸边,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量不可能最大;这里海拔高,地表起伏大,土层薄,土壤肥力较低;降水变率大,温差大,气候条件较差,由于坡度大,地势高,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据此分析选D。(2019·广东佛山教学质量检测)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总和/天数)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布图”。据此回答10~11题。10.该地森林类型主要是(B)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热带雨林、季雨林C.亚寒带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11.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的生长,直接原因是(A)A.光照增加B.降水增多C.气温升高D.温差加大[解析]第10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冬季12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说明该地属于热带气候,故选B。第11题,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原先的树木阻挡光照,林窗形成后的林间空隙有利于该区域光照的增加,可以促进草本和灌木的增加,故选A。草本和灌木需水量一般少于高大乔木,降水增加不是其形成的原因,B错误。光照影响气温,气温升高并非直接原因,C错误。温差不是草本和灌木生长的原因,D错误。-5-二、综合题12.(2019·江西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第三次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容量既与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量有关。当土壤水位较低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比较明显,因此也导致了土壤有机物的损失。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28~29.55克/千克,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克/千克)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克/千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下图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1)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黑河中游湿地的原因。(2)根据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分析湿地退化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原理和趋势。[答案](1)与黑河中游湿地相比,①洞庭湖湿地处于亚热带季风区,纬度更低,降水更多,气候为温暖湿润,植物可以终年生长,通过输入更多生物残体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②三江平原湿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更高,气候温凉湿润,冬季漫长严寒,低温的条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率减慢,形成大量积累。(2)原理:碳汇聚的过程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则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趋势:湿地退化会导致积累的有机碳被分解并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气候变暖。[解析](1)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分析;三江平原纬度高,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凉湿润,冬季漫长严寒,低温的条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率减慢,形成大量积累。洞庭湖湿地纬度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多,气候温暖湿润,植物可以终年生长,输入生物残体更多,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多。黑河地处内陆,水热条件不如东部季风区,植物状况较差,有机质循环差。(2)由材料“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6-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可推测出土壤积水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因此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底部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释放CO2,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水分的减少,生物量会随之减少,导致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湿地退化后,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量增加,有机碳含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湿地退化会导致积累的有机碳被分解并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气候变暖。13.(2019·广东惠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云南中部的哀牢山北段气温年较差小,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受西南季风影响,该山迎风坡按湿绝热梯度0.6℃/百米爬升降温,在背风坡按干绝热梯度1.0℃/百米下沉增温,从山麓至山顶可划分为6个山地农业气候层。该山段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米以下,以上为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通常以最冷月均温0℃左右为其分布临界。下图示意哀牢山北段某剖面山地农业气候层的分布。(1)分析哀牢山北段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的原因。(2)与东坡相比,说明该山段西坡农耕业生产的优势条件。(3)该山地2100米以上有亚热带植被分布,却不宜种植亚热带作物,请解释原因。(4)指出该山地农业气候层在东西两坡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原因。[答案](1)该段山地纬度较低,基带热量充足;山体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坡向及局部地形对气候条件影响大,气候条件复杂多样。(2)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丰富;河流较多,且有水库,灌溉用水稳定;多河谷及山间-7-盆地,宜农耕地较多。(3)低纬山地,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温和(均温0℃以上),常绿阔叶林可以生长;夏季凉爽,高海拔地区夏季热量不足,不利于亚热带作物种植。(4)差异:各农业气候层的分布上限,东坡均高于西坡;海拔越低,同一农业气候层在两坡的上限高度差异越大。原因:东北坡为西南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条件优于西南坡;(背风坡下沉增温梯度为1.0℃/百米)海拔越低,增温越明显,东西两坡气温差异越大。[解析](1)哀牢山北段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的原因要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地形、纬度及坡向等进行分析。读图可知,哀牢山北段山地纬度较低,基带热量充足;山体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坡向及局部地形对气候条件影响大,所以气候条件复杂多样。(2)与东坡相比,西坡农耕业生产的优势要从降水及耕地角度分析。读图,结合材料可知,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丰富;河流较多,且有水库,灌溉用水稳定;多河谷及山间盆地,宜农耕地较多,有利于农耕业发展。(3)山地2100米以上有亚热带植被分布,却不宜种植亚热带作物的原因主要从气温角度分析。低纬山地,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温和(均温0℃以上),常绿阔叶林可以生长;夏季凉爽,高海拔地区夏季热量不足,不利于亚热带作物种植。(4)农业气候层在东西两坡的分布差异及原因要从气温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东北坡为西南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条件优于西南坡;(背风坡下沉增温梯度为1.0℃/百米)海拔越低,增温越明显,东西两坡气温差异越大,所以各农业气候层的分布上限,东坡均高于西坡;海拔越低,同一农业气候层在两坡的上限高度差异越大。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