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抓分天天练基础知识专题练14A卷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14区域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A卷一、选择题(2019·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图1),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A.船舶制造与维修B.海洋文化旅游C.水产养殖与捕捞D.远洋货物运输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其目的主要是()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答案1.B2.A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滨海新区北部的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和“渔家乐”码头四处景观都是立足于临海优势,打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吸引旅客的文化服务产业,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船舶制造与维修作为工业,水产养殖与捕捞作为农业,远洋货物运输作为运输业,在图中并无直接共同体现。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潮汐对海岸的冲刷侵蚀,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净化水体,改善水质;题干中也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用词牵强;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2019·江苏)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完成3、4题。3.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答案3.B4.C解析第3题,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少,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①③正确。输沙量急剧减少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与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②④错。第4题,从图2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由于近些年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库,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量应该也大;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2019·陕西省高三第三次联考)从沟壑源头起至沟尾,每隔一定距离种植一道树网,每道树网至少有1栏树网。该树网的种植方法是:在沟壑底部直立种植2棵以上树木,在沟壑两壁各横向种植1棵以上树木,如图甲;或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木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木,此树木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木相交,如图乙。据此完成5~7题。5.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人造景观,发展乡村旅游B.植树造林,获取木材效益C.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D.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6.下列地形区,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是()A.东南丘陵B.青藏高原C.撒哈拉地区D.东西伯利亚山地7.在陡坡、雨量大的大型沟壑建设树网时,应使()A.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甲模式B.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甲模式C.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乙模式D.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乙模式答案5.D6.A7.C解析第5题,按照此法种植树木,当洪水顺着沟壑流动时,泥沙被树网层层拦截,进入河流的泥沙大大减少,久而久之,树木成材沟壑填平,会获取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D项正确。第6题,该植树造林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防治水土流失,因此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地形区应是植被破坏、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东南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最适宜普及树网,A项正确;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雪山连绵;撒哈拉地区是干旱的热带沙漠地区,水土流失都不严重,B、C两项错误;东西伯利亚山地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D项错误。第7题,坡度越陡的地区降水后流速越快,从而需要修建更多的树网,即缩小间距,B、D两项错误;图乙模式是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木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木,此树木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木相交,更能减弱水土流失,大型沟壑在沟底需要种植更多的植被,故选择图乙模式,C项正确。(2019·广东广州一模)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据此完成8~10题。粮食生产集中度(%)年降雨量(mm)2010年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2002.9+0.9200~4002.8+0.8400~80045.9+8.9≥80048.4-10.68.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A.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B.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C.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D.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9.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化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C.农业技术进步D.交通运输网络发展10.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A.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B.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C.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D.增加了台风、洪涝的灾害风险答案8.C9.B10.A解析第8题,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由表中数据可知,降水量≥800mm的地区为东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故亚热带的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下降趋势;降水量400~800mm的地区为东部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故暖温带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上升趋势。所以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转移。第9题,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东部沿海地区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率先成为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区域,由于种粮效益低,大量粮田转为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再加上外向型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使这些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锐减。所以,这些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地区退出粮食主产区的行列,使北方地区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所以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第10题,从耕地资源的地区分布来看,北方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而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人多地少。所以,北方与南方相比,具有人均耕地数量较多的优势,土地容易产生规模效益,从而为粮食生产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所以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2019·广东汕头一模)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3题。11.下列区域中,不易出现灌丛沙堆景观的是()A.季风区河谷地带B.绿洲边缘C.沙漠腹地D.农牧交错地带12.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A.维持区域内适量的沙源B.增加沙堆内的土壤肥力C.降低区内风速D.保护沙堆表面植被13.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A.弱—强—强B.强—弱—弱C.强—弱—强D.强—强—强答案11.C12.D13.C解析第11题,灌丛沙堆的形成,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季风区河谷地带、绿洲边缘、农牧交错地带都有灌丛生长,人类不合理活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出现灌丛沙堆景观,A、B、D三项错误;沙漠腹地缺少灌丛和人类活动,不易形成,C项正确。第12题,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保护沙堆表面植被,D项正确;保护灌丛沙堆的目的是减少风沙,不需要维持区域内沙源,A项错误;土壤肥力难以增加,B项错误;保护灌丛沙堆的目的是降低区内风速,而不是核心,C项错误。第13题,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阻挡风沙,在灌丛区沉积;第二阶段风力减弱,灌丛沙堆发育稳定;第三阶段风力强,沙堆被侵蚀,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强—弱—强,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4.(2019·青岛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属于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面积为38km2,长约14km,年降水量575.9mm,年均水面蒸发量1732.9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使得土壤水分成为限制该流域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该流域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分为平稳期、波动期、积累期和消退期4个时段,其中7~8月为土壤水分积累期。该流域植被主要为刺槐、油松、侧柏等乔木,以及丁香、连翘、胡枝子等灌木。考察中发现,丁香林地9月份0~13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整体较刺槐和油松林地高。下图示意蔡家川流域位置与范围。下表示意刺槐、油松和丁香林地的基本概况。林地类型林龄/a平均胸径(地径)/cm平均树高/m郁闭度(覆盖度)%密度(株/hm2)坡度/°坡向海拔/m刺槐2610.179.4570250020阳坡1180油松268.218.5670220019阳坡1090丁香263.132.1595170016阳坡1100(1)分析该流域7~8月为土壤水分积累期的气候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刺槐和油松林地相比,分析丁香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整体较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建议,该流域的水土保持应以自然恢复为主,请提出支持该建议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该地区7~8月锋面雨带到达(进入雨季),降水量大;虽然该时期气温高,蒸发旺盛,但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壤水分以补给为主。(2)丁香林属于灌木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乔木林)耗水小;丁香林(灌木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乔木林)植被覆盖度高,雨水容易被林冠层、枯枝落叶层等截留(拦蓄),有利于水分的下渗;丁香林比刺槐林和油松林种植密度小,耗水少;丁香林地形坡度小,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产生的地表径流少,降雨更多的渗入土壤。(3)自然恢复投入的劳动力和资金少,成本低,减轻当地的经济负担;自然恢复形成的生态系统丰富稳定,水土保持效果更好;该流域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解析第(1)题,水分积累多少主要考虑降水量多少、蒸发强弱等因素。如果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土壤水分以补给为主,不断积累。第(2)题,土壤平均含水量的高低取决于地上植被耗水量的多少和地表水下渗量的大小。结合材料可知,丁香林属于灌木林,耗水小;丁香林种植密度小,耗水少;丁香林植被覆盖度高,雨水容易被林冠层、枯枝落叶层等截留(拦蓄),增加下渗;丁香林地形坡度小,有利于雨水的下渗。第(3)题,自然恢复的好处主要从成本低,效果好等角度分析。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