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大气运动规律B卷一、选择题(2019·天津)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1.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A.甲B.乙C.丙D.丁2.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C2.B解析第1题,高压区不能形成锋面,多干燥天气;在低压区,或者由低压中心延伸出的低压槽处,常形成阴雨区。据图1可知,当天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强的降水,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应该有低压(槽)分布,结合选项只有丙符合题意。甲处长江中下游附近此时是受高压控制,晴天无降水;乙处长江中游处于高压脊控制,也无降水;丁此时的高压中心在海洋上,虽然东北地区有低压气旋分布,存在降水可能,但是长江中下游处于高压脊控制区,无降水。第2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只有乙符合上述气压场。(2019·山东潍坊三模)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而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此即“下蜃景”。遇到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据此完成3、4题。3.最易出现“上蜃景”的时间段及地点()A.夏季海洋B.夏季沙漠C.夏季柏油路面D.冬季暖流海面4.大风吹来时蜃景消失是因为大风()A.带来大雾影响视线B.扰乱稳定的大气层结构C.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D.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答案3.A4.B解析第3题,根据题目中说的“上蜃景”出现的条件是空气密度上层低、下层高,气流下沉。与陆地相比,夏季的海洋升温慢,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高,易出现“上蜃景”。夏季的柏油路面和沙漠、冬季的暖流海面,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对流上升,导致近地面空气密度低,不易出现“上蜃景”。第4题,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是因为蜃景形成的基本条件(即稳定大气层)受到影响不复存在了,扰乱了稳定的大气层结构,B项正确。(2019·重庆4月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某时段霜冻线变化及该时段北京天气状况图,据此完成5~7题。5.该时段最可能位于()A.1月B.4月C.7月D.10月6.“风寒效应”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图判断北京市“风寒效应”最显著的时间是()A.2日B.3日C.4日D.5日7.据图分析影响该地区2~4日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答案5.B6.C7.A解析第5题,据图,2日霜冻线在华北,4日到达江淮地区;且2、3、4日霜冻线不断向低纬移动,5日迅速移向华北(气温迅速回升),再结合北京的天气变化和气温,1月和7月可以排除。10月份,北京多受高压控制,秋高气爽,加上秋季是从夏季高温天气过渡而来,地温高,霜冻线一般不可能到达江淮地区,故排除10月。4月份处于春季,地温低,虽气温回升快,但一般白天气温不高,据此可以判断该季节为春季,故选B项。第6题,根据材料,“风寒效应”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结合图中北京的天气变化和气温,4日气温11℃,西北风7级,故北京市“风寒效应”最显著的时间是4日;2日、3日虽温度也较低,但风力较小,“风寒效应”不显著;5日温度高,天气晴朗,吹7级南风,不会觉得寒冷,故选C项。第7题,根据第5题的判断2~4日应为冷锋天气,属于“倒春寒”,故选A项。(2019·福建第三次质检)下图为美国东部地区某月13日天气形势示意图。14日飓风中心向正北方向移动到华盛顿正东方向。据此完成8~10题。8.图示月份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9.冷锋系统在甲城市附近停留时间较长,是由于()A.受地形阻挡B.冷气团势力强C.距飓风中心近D.受暖流影响10.13日至14日,华盛顿风向()A.由偏北风转为西北风C.由正西风转为西南风B.由西南风转为东南风D.由西北风转为东北风答案8.D9.A10.A解析第8题,根据北半球冬夏季节的气压中心知识,可知道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于海洋,陆地受高压控制;夏季由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受低压控制;而飓风的形成一般都会有海水受热上升这一要素。从图上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内陆地上为高压系统,表明此时陆地气温较低,不应是夏季,但海洋上出现飓风(为低压、气旋系统),表明此时海水水温尚高(海水因为比热容大,所以其最高温出现比同纬度的陆地要晚),因此可以推断出此时季节应为秋季,D项正确。第9题,从图上位置可以看出甲城市在美国本土东部,附近有阿巴拉契亚山脉,所以造成冷锋锋面在此停留时间较长,应该是因为地形阻挡而致,气流前行缓慢,A项正确;冷气团势力强的话,其前行的速度快,而不应停留时间长,B项错误;暖流虽然有增温增湿作用,但是一般不会形成较强的暖气团,所以不会影响冷锋速度,D项错误;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所形成的,飓风中心会向正北移动,所以距飓风中心远近不是冷锋停留时间长的原因,C项错误。第10题,图示信息为13日,此时华盛顿处于飓风中心的偏西北,华盛顿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飓风中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此时应为偏北风,而14日飓风中心移至华盛顿正东,华盛顿位于飓风中心正西,华盛顿此时应吹西北风,所以13日至14日华盛顿风向应由偏北风转为西北风,A项正确。(2019·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模拟)2018年7月22日12时30分前后,某天气系统的中心在上海市崇明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下图)。沿图中线路行进,于25日8时30分前后在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交界处附近消散。据此完成11、12题。11.登陆时,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冷锋B.热带气旋C.锋面气旋D.暖锋12.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主要原因有()①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补充水汽②行进路线中,地形阻碍小③亚洲高压势力强,推动力大④登陆时,在该类天气系统中势力最强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11.B12.A解析第11题,“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说明为低压系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则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到12级,没有达到台风的强度,只能是热带气旋。第12题,登陆后大都靠近海岸线行进,则可补充水汽,而水汽上升过程中液化,能不断释放热量来保持强度,①对;且行进路线沿线均为平原,地形阻碍小,使该天气系统能够持续北上,②对。登陆时,在该类天气系统中势力最强的是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或以上,故④错;亚洲高压主要出现在冬半年,此时为7月而亚洲高压还没有出现或势力很弱,③错。二、非选择题13.(2019·德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工降水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增大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2019年2月13日至14日,一股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地区,多地气象部门抓住时机,向大气中发射碘化银火箭弹,进行了多轮次增雪作业,缓解冬季少雪干燥的状况。材料二雪花形态多样,其形成与气温、相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汽量与相同情况下饱和水汽量的百分比)和风速密切相关,“最美雪花”多形成在零下14℃到零下18℃之间,复杂精致、大而饱满。下面图1为雪花形态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图,图2为中国最美雪花地区分布示意图。材料三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天山西麓雪花发育大但残缺,不够精致美观;吉林南部地区雪花多复杂精致、发育大而饱满、形态完整,有最美雪花之称。(1)结合材料一阐述此次人工增雪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此次人工增雪对当地环境的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二判断相对湿度随温度降低的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试分析天山西麓与吉林南部两地雪花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强冷空气到达华北,气温骤降,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相对湿度大;但空气中凝结核较少;人工向大气中发射碘化银火箭弹,形成大量凝结核,促使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增大,形成冰晶,增加降雪量。(2)增加空气湿度;抑制扬尘;增加土壤墒情,有利于春季作物生长;清洁空气,减少呼吸道疾病。(3)在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随气温的降低先减小后增加,变化先快后慢。(4)天山的西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较大,大风撕扯雪花,并且低海拔处降雪时气温较难降到-15℃以下;吉林南部,湿度大,冬季温度较低,多处于-14℃至-18℃之间,风力相对较小,利于最美雪花的形成。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此次降雪的条件是已经具备的自然条件加上向大气中发射的碘化银火箭弹,因此先分析自然条件,即强冷空气入侵,气温降低,使空气中水汽遇冷,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再分析人为条件,人工向大气中发射碘化银火箭弹,形成大量凝结核,促使云滴迅速凝结或碰撞增大,形成冰晶,增加降雪量。第(2)题,华北地区的人工降雪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抑制扬尘;增加土壤墒情,有利于春季作物生长;清洁空气,减少呼吸道疾病。第(3)题,根据图1可以看出,在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水汽饱和度)随温度降低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同样的含水量,水汽饱和度越大相对湿度越小,故在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随气温的降低先减小后增加,变化先快后慢。第(4)题,根据材料,雪花形态的形成与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密切相关,天山西麓与吉林南部两地雪花差异的原因从两地气温差异、相对湿度差异和风速差异分析,具体是天山的西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较大,大风撕扯雪花,并且低海拔处降雪时气温较难降到-15℃以下;吉林南部,湿度大,冬季温度较低,多处于-14℃至-18℃之间,风力相对较小,利于最美雪花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