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地壳运动规律A卷一、选择题(2019·课标全国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右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答案1.D2.C3.C解析第1题,黄河小北干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形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处于温带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季节变率大,水土流失严重,故该河段河流含沙量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大。第2题,河道摆动主要是“冲淤”的结果,图中中段几乎无支流注入,联系区域地理知识,该处位于吕梁山南部,地势高,落差大,流速较快,峡谷地貌加上岩性坚硬,河道难以向两侧摆动。第3题,渭河地处黄河小北干流的南段,由于其流量及含沙量均较大,当它处于主汛期时,流入黄河的水量较大,泥沙淤积较多,注入黄河后将会导致来自小北干流上中段水流受阻,下水不畅,导致水位上升,流速变慢导致泥沙淤积增强,侵蚀作用减弱;渭河地处黄河小北干流的南段,对黄河小北干流的水量、含沙量没有较大影响。(2019·江苏)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4、5题。4.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5.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答案4.D5.C解析第4题,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的不同就在于N处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体现了构造运动的变化,而M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没有经过挤压作用。根据岩层的弯曲和分布,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第5题,岩层中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丙是地表的沟谷,不一定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也可能是内力作用发生断裂形成的沟谷或外力侵蚀成谷,无法判断其形成。(2019·四川绵阳三模)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6、7题。6.推测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A.起伏和缓B.陡峭高峻C.低洼积水D.平坦广阔7.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A.岩层性质差异B.岩块断裂上升C.岩浆向上喷发D.岩层挤压隆起答案6.C7.D解析第6题,2亿年前,是砂岩与泥岩形成时期,砂岩和泥岩是河湖在地势低洼区沉积形成,C项正确。第7题,据材料可知,该地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垄状如龙脊,应为地壳运动造成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褶皱,其中垄为背斜,其外层岩层受外力作用被侵蚀,中间坚硬的岩层保留下来形成近似于垂直地面的岩层,D项正确。岩层产状是水平还是垂直与岩层性质差异无关,A项错误。岩块断裂上升,则会出现断块山,从形态和出露岩层数量看,可排除B项。砂岩、泥岩为沉积岩,非岩浆岩,C项错误。(2019·四川宜宾二模)沙波是河床中泥沙颗粒在流水作用下移动而形成的波状微地貌,波高大于50厘米的沙波称为大型沙波。在浅水区,水流速度会受到沙波坡体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大型沙波处缓坡水流速度反而明显低于陡坡。下图示意某浅水区相邻两个沙波坡体的水下剖面形态,线段H代表波高。据此完成8~10题。8.小型沙波()A.位置相对稳定B.移动方向与水流流向相同C.移动方向与水流流向相反D.移动方向与水流流向垂直9.大型沙波处的泥沙颗粒()A.②地被侵蚀,并在①地堆积B.②地被侵蚀,并在③地堆积C.③地被侵蚀,并在②地堆积D.③地被侵蚀,并在④地堆积10.单个沙波泥沙堆积的层理结构类似于()A.冲积扇B.冰碛丘陵C.固定沙丘D.移动沙丘答案8.B9.B10.D解析第8题,小型沙波由于沙堆高差小,迎水坡对流水的阻挡作用不明显,这样流水在迎水坡处以侵蚀为主,背水坡相比迎水坡水流速度相对有一定的削弱,因高差小重力作用导致的势能作用不明显,所以背水坡以堆积为主,小型沙波将迎水坡的沙侵蚀搬运至背水坡堆积,迎水坡逐渐减小,背水坡因堆积增大,沙波形成了一个整体前移的动式,这样小型沙波的移动方向与水流流向相同,B项正确。一侧受侵蚀一侧为堆积,沙波位置不会相对稳定,A项错误;大型沙波的移动方向与水流流向相反,C项错误;沙波只能在水平面上移动,而不会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所以不会与水流流向垂直,D项错误。第9题,大型沙波迎水坡处因水流缓而堆积,背水坡处因水流急而受侵蚀,前一个背水坡侵蚀的泥沙颗粒被流水搬运至下一个迎水坡堆积。从图上可以看到①③为迎水坡,②④地为背水坡,②在③的水流上方向,所以应该是②地被侵蚀的沙粒在③地堆积,B项正确。第10题,单个沙波泥沙堆积有迎水坡和背水坡之分,单个沙波的颗粒物粒径大小受流水搬运影响堆积时大致相同,且也会有移动现象,所以与固定沙丘不相似,C项错误;冲积扇没有迎水与背水之分,它是携带泥沙的河流水流经出山口处受地形趋缓的影响而堆积而成,颗粒物的堆积在扇顶处至扇缘处由大至小分布,A项错误;冰碛丘陵堆积颗粒物没有分选性,大小颗粒混杂堆积,B项错误;移动沙丘有明显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大致均匀的颗粒堆积在同一个沙丘处,其层理结构与单个沙波最相似,D项正确。(2019·汕头一模)海岸地理学家Pilkey说:“任何地方,哪里有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能推动沙子或底泥之类的足够海浪,造成弯曲海岸线的海平面上升,就有障壁岛的存在。”下图为障壁岛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1.最可能形成障壁岛的区域包括()①沙丘广布的海滩②大湖湖口③波涛汹涌的海岸④珊瑚礁众多的远洋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2.上图所示障壁岛属于()A.海水侵蚀而成B.泥沙沉积而成C.珊瑚虫遗骸堆筑而成D.火山喷发形成13.关于障壁岛的开发最不合理的是()A.建港口B.发展旅游业C.建造海景房D.建海洋养殖基地答案11.C12.B13.A解析第11题,障壁岛是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由适当的沙子供应而形成,沙丘广布的海滩,可供应沙子,①正确;大湖湖口,湖底较平坦,②正确;波涛汹涌的海岸,侵蚀作用强,不利于沉积,③错误;障壁岛在海岸附近,④错误。第1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障壁岛是沙子或底泥沉积而成,属于泥沙沉积,B项正确。第13题,障壁岛是沙子或底泥沉积而成,海岸线的海平面上升,水浅不利于建港口,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4.(2019·课标全国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解析第(1)题,从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图看出,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大,且河流深度较大,因此从河流的下切侵蚀和两岸岩石的性质分析。河流下切,造成深度的变化;河岸岩性相同,两岸保持直立状态。第(2)题,4~6月水位不断上升,深度不断增大。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之前的河流补给主要是冬季的积雪融水,造成水位上升;积雪融水含沙量小,河流下切侵蚀,造成河床变深,深度增大。第(3)题,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暴雨造成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河流的含沙量大;当降雨较少的时间段,流速下降,造成泥沙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