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吉林实验中学月考)“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面两题。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C)A.遮挡风沙B.遮阳挡雨C.防外人跌入D.美化建筑解析: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树冠冒出地面,可防外人跌入,C项正确;地坑院是人们在平地上挖出的深坑,在“地坑院”中种树并不能遮阳挡雨、遮挡风沙,A、B两项错误;大树是种在地坑中的,对美化建筑作用不大,D项错误。2.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B)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解析:“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故“地坑院”应建在土层深厚,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地下水深、不易出水,降水较少的地区,故B项正确。(2020·扬州质检)景观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了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是在自然和人类的相互影响下逐步地改变、影响或适应特定的生态因子后形成的。下图为我国和西欧两处典型传统村庄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23.造成两幅景观图差异的直接原因是(D)A.地形差异B.气候差异C.交通运输方式不同D.农业生产方式不同解析:图a为一个紧凑的村庄平面,为我国的村落,该地以种植业为主;而图b展示的是稀疏的房屋,为西欧的村落,与该地畜牧业(乳畜业)的发展有关。所以造成两幅景观图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故选D。4.20世纪中期,图a地区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明显增加,主要得益于(C)A.规模扩大B.机械化发展C.增加劳动力D.资金投入解析:20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国家稳定,大量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加强了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提高了单产;规模扩大与增加单产无关;机械化只是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会增加单产;当时经济较为落后,资金不足,投入资金少。故选C。5.图b中大面积的植被最有可能是(C)A.小麦B.水稻C.牧草D.落叶阔叶林解析:图b位于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畜牧业发达,因此图b中大面积的植被最有可能是牧草。故选C。(2020·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读2013年我国三个临近省级行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省级行政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城市化水平(%)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距离①126186.2①②:38分钟②③:2小时①③:1.3小时②118381.6③38648.2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①区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②区产业结构最优C.①区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增强D.③区处于低水平平衡解析:根据表格信息,①区产业结构最优、交通便利,应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③区处于加速发展的不平衡阶段,故选A。7.未来三区将会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则(C)A.②区因交通时间距离最短产业优先转移到①省区B.③区因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只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3C.三区未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差距越来越小D.因交通拥堵,三区之间的交通时间距离将不断变大解析:根据表格信息,②区交通时间距离并不是最短;③区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并不丰富;伴随着三地经济一体化发展,三区未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差距越来越小;随着经济发展,三区之间的交通时间距离将不断变小,故选C。(2020·西南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下图为我国滨海湿地利用改造方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8.关于我国滨海湿地利用改造的叙述,正确的是(A)A.向海洋方向的改造通过围垦实现B.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相互转换C.必然会导致区域内的人口增加D.城镇用地只能通过向陆地方向的改造获得解析:我国滨海湿地利用改造,向海洋方向的改造通过围垦实现。材料中涉及多种土地利用方式,草地、耕地、林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但人工湿地只可单向转为耕地。滨海湿地的利用改造可能会导致区域内人口增加,但并非必然。城镇用地可以通过向海洋方向的改造获得。9.我国对滨海湿地的利用改造,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C)A.增加咸潮发生的频率B.海洋灾害增多C.破坏了原有海岸形态D.城镇用地增加解析:我国对滨海湿地的利用改造,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破坏了原有海岸形态;不一定增加咸潮发生的频率;与海洋灾害增多无必然关系;城镇用地增加是湿地改造的有利影响。(2019·江西省赣州市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橡胶树原产于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我国农艺专家将橡胶树繁育到了西双版纳缓坡地区。橡胶树的根尖及浅层须根会对降水及时“捕获”。专家在西双版纳对①②③④四块不同下垫面经济林地,进行水土流失过程数据采集,并绘制成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410.调査发现,西双版纳缓坡地区的橡胶林地,林下灌草层难以形成,其主要自然原因是(A)A.水分缺失B.光照不足C.土壤贫瘠D.白蚁侵害解析:橡胶树原产于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说明橡胶树耗水量大,同时由于橡胶树的根尖及浅层须根会对降水及时“捕获”,说明橡胶树地表干燥,因此橡胶林地林下灌草层缺乏的原因是水分缺失;为确保橡胶树生长,胶农将进行土壤增肥;为减少橡胶树病虫害,胶农也会喷洒农药,白蚁侵害较少;橡胶林地虽然光照不足,但只要热量充足、水分充足,灌草层也可以生长。11.据图判断,图示标号与四块橡胶林地种植方式、林下地表状况对应关联正确的是(B)A.①—橡胶与茶树间作,有枯枝落叶覆盖B.②—纯橡胶树种植,有枯枝落叶覆盖C.③—纯橡胶树种植,地表裸露D.④—橡胶与茶树间作,地表裸露解析:通过对图进行分析,同样的降水量情况下①②③④累计土壤侵蚀量逐渐降低,说明地表径流量逐渐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不断增强。据此判断①号地块为纯橡胶树种植,地表裸露,水土侵蚀量最大;②号地块为纯橡胶树种植,有枯枝落叶覆盖,水土侵蚀量高于③号地块橡胶树与茶树间作,地表裸露情况下的水土侵蚀量;④号地块水土侵蚀量最低,说明该类种植方式涵养水土的能力最强,为橡胶与茶树间作,有枯枝落叶覆盖。二、综合题(46分)12.(2019·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期末)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北霍鲁逊盐湖矿区,如图甲)位于柴达木盆地,沿线风沙灾害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在我国铁路沿线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五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通过对锡北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防治该地风沙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如图乙所示)的方式。5图甲图乙(1)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风沙对铁路及运行列车的主要危害。(8分)(2)分析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6分)(3)说明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优势。(6分)答案:(1)(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视线,影响运行列车安全。(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年均温低;内陆盆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周边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3)挡沙墙可以降低风速,阻隔、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石方格设置在路基两侧和挡沙墙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削减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解析:第(1)题,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是磨损和掩埋,会危害铁路运行安全。第(2)题,锡北段自然环境恶劣,气温低;降水少,蒸发旺盛;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被难以生长,所以不能用植物作为主导的防沙工程。第(3)题,挡风墙可以阻挡风沙,石方格可以降低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二者配合、共同使用可以降低风沙对铁路的破坏。13.(2020·重庆部分区县一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陕北小流域典型治理措施剖面示意图6淤地坝不同时期的变化图(1)从气候因素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什么具有侵蚀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4分)(2)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6分)(3)简述沟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坝所起的作用。(8分)(4)分析黄土高原开展的防护林、经济林、人工草地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8分)答案:(1)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一年中的土壤侵蚀常由几次大暴雨造成;冬春季北方冷空气南下,风力强劲,土壤遭风蚀。(2)损失:大量泥沙淤积于干流的水电站,导致其库容减小,削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减轻河床和库区泥沙淤积,需大量水用于冲沙入海(或水土流失导致下渗量减少,水资源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缩减,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减少。(3)作用:拦泥保土,蓄积地表径流;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以坝代桥,改善交通(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利于沟谷防灾减灾,保护下游生产生活安全。(4)生态效益:拦截降水,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固结土壤;改善小气候,促进农林牧多种经营。解析:(1)从材料“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信息入手,考虑风力和流水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此时流水侵蚀严重;冬春季受西北风影响以风蚀为主。(2)资源损失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主要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损失及由水土资源损失造成的进一步损失。水土流失使下渗减少,更多水资源直接注入海洋,造成水资源损失;搬运走大量泥沙,沟壑增多,土地面积减少,表层肥沃的土壤被冲走,土壤更贫瘠;水资源的减少会影响生物生存,损失生物资源;下游河道含沙量增大,使下游水库库容减小,发电功能受损。(3)通过淤地坝拦水拦泥沙,拦水有利于蓄积更多水分,增加水资源;拦泥沙有利于减少下游河道含沙量,从而减轻洪涝灾害,也可以增强当地防洪抗旱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淤地坝后期淤泥处变成了耕地,说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坝顶平坦,利于车辆通行。(4)植被(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应从这些角度思考、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