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生态脆弱区的开发与治理-2-核心素养复习导引1.分析生态脆弱区的表现、成因、危害、治理措施,分析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的特点,培养综合思维2.认识生态脆弱区不同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正确处理人地矛盾,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3.实地考察或网上查阅资料,调查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的形成,培养地理实践力4.认识不同区域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差异性,形成合理的区域认知1.进行规律探究。复习时通过生态脆弱区典型环境问题的探究,找出环境问题形成、解决措施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2.运用列表进行比较。把生态脆弱区典型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退化等进行列表比较,在比较中鉴别3.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典型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运用到解决其他类似问题中去第一讲荒漠化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4-一、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干旱、半干旱草地沙漠化-5-2.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自然条件的东西差异。荒漠温带草原载畜量-6-(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流水风沙气候-7-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激增不合理活动樵采放牧开垦-8-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相结合的原则。(3)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②利用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问题。⑤控制。经济效益沙水资源生物农、林、牧能源人口增长-9-二、水土流失的治理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地貌形态、沟谷纵横土壤土质疏松,易被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植被稀少人为原因农业生产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掉,地表抗大大减弱不合理利用土地、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不稳定侵蚀暴雨侵蚀性过度开垦-10-2.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3)造成恶化。(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灾情。(5)影响合理和有效利用。3.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措施具体做法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沟谷兴修小型水库、等;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农业技术措施采取保水、保土和改善耕地栽培措施等农业减产生态环境洪涝水资源植树种草打坝淤地-11-措施具体做法小流域综合治理-12-下图为甘肃省某绿洲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2题。1.据图推断,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A.林地B.草地C.水体D.未利用地2.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可能导致()A.水土流失B.土壤污染C.土地石漠化D.土地荒漠化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据图判断,草地的负增长最大,即新增耕地主要来自草地。故选B项。第2题,甘肃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比较干燥,耕地规模扩大会导致固沙植被破坏,灌溉用水增加,进而诱发土地荒漠化现象,故D项正确;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故A项错误;土壤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排污以及大量施用农药所致,故B项错误;土地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云贵高原,故C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1.B2.D-13-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单位:%)统计表,完成第3~4题。时段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极重度荒漠化1977—1986年-1.2722.414.51-1.261986—1993年-9.86-5.255.180.311993—2002年0.451.03-4.43-0.462002—2012年-0.50-0.70-2.93-1.781977—2012年-2.272.54-0.62-0.87-14-3.由表中信息可知()A.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该地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4.导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耕地大量扩张B.农牧民薪柴短缺C.放牧规模扩大D.不合理灌溉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3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相对较稳定,面积较稳定。第4题,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应为农业,而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之该县自然条件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导致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从而使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A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3.C4.A-15-考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6-(2)人为因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17-2.我国不同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如下。-18-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过渡性”特征及特殊的土壤组成,是水土流失问题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19--20-(2)人为原因。在黄土高原地区易引发水土流失的自然前提下,长期的人类活动,尤其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原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过度樵采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露天开矿滥挖窑洞开矿、挖窑洞,破坏了植被,使土壤抗侵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战乱和营造宫殿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21-例题读我国沙漠化土地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①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2)图中②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哪些?(3)结合①②两地土地荒漠化现状,为其防治土地荒漠化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22-答案:(1)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环保。(2)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3)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农业结构;开发新能源;构建防护体系。解析:第(1)题,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对耕地、林地、草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方面分析。第(2)题,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土壤、植被角度分析。第(3)题,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从控制人口、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开发新能源等方面分析。-23-(2018·全国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第1~3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d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24-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BBD-25-解析:第1题,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第2题,第5次降水历时是两天,历时不长,①错误;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排第2,降水强度大,②正确;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正确;植被截留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误。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26-第3题,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两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项正确。-27-(2018·浙江卷)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据此完成第4~5题。4.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农业生产B.工业生产C.交通建设D.居民生活5.我国新疆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①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③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④塔里木盆地中部废弃油田复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4题,读图可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其中,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都与农业生产有关,故选A项。第5题,新疆荒漠化程度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不是天山,且天山建设人工草场也是不可行的,故①错误;塔里木盆地中部本身处于沙漠之中,水源极度缺乏,废弃油田复垦是不现实的,④错误,故选C项。答案解析关闭4.A5.C-28-【答题模板】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答题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