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5外力作用与地表景观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考点规范练15外力作用与地表景观一、选择题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甲、乙两时期我国华南某河口附近拦门沙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A.径流量大,来沙量多B.河流的作用强C.海水的作用强D.盐度低,水位高2.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A.外坡受侵蚀B.高度降低C.向外海推移D.体积增大3.河口拦门沙()A.阻碍鱼类洄游B.可能形成沙洲C.利于轮船通航D.加快泄沙排洪大石河位于燕山褶皱带的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河流蜿蜒曲折,其中甲、乙、丙、丁四河段村庄都分布于河流北岸,但丁河段村庄经常遭受洪涝灾害。下图为大石河不同河段河流流向、聚落分布和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第4~6题。4.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A.冰川侵蚀B.断裂下陷C.背斜成谷D.向斜成谷5.甲、乙、丙、丁四河段中,沉积地貌最显著的是()2A.甲B.乙C.丙D.丁6.与其他河段相比,推测丁河段村庄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位于河流凹岸,雨季河流易决堤B.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淤塞河道C.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大D.河谷地势较低,排水不畅下图为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7.图中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是()A.先地壳抬升,后流水侵蚀B.先地壳下降,后流水侵蚀C.先流水沉积,后地壳抬升D.先流水沉积,后地壳下降8.图中()A.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早B.河谷不断变窄变深C.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D.河床海拔逐渐升高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壶穴一般是由于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3圆形孔洞,称为壶穴。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河谷中风化坑和壶穴的空间分布图(注:0米表示观测地点的高度)。根据材料完成第9~10题。9.根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关于河谷风化坑和壶穴的说法正确的是()A.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区域B.河流壶穴发育位置较低,分布在-1米的河谷区域C.由于流水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口径边缘坑坑洼洼D.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10.图中能正确反映废弃的河流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下图是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附近的约特干古城遗址某处地层剖面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推测约特干古城遗址的文化层埋藏在地下的直接原因是()A.地壳的抬升运动B.地壳的下沉运动C.流水、风的沉积作用D.冰川的沉积作用12.根据该地层剖面图,可推知约特干古城遗址自然环境变化的特点是()A.距今2000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B.距今约8000年开始出现绿洲C.距今6000年以前气候稳定少变4D.距今8000年以来湿润期长于干旱期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定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率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完成第13~14题。13.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A.盛行风风速大B.地表坡度大C.土壤颗粒大D.植被覆盖率低14.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浍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B.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C.雅丹地貌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D.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和流水作用二、非选择题15.(2018·福建永春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型谷,如东非大裂谷。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材料二图1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5材料三图2是美国西北部奎茨河及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该河谷植被茂密,被称为温带“雨林”,是美国大陆“最潮湿”的地方。图1图2(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1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河相沉积物,请你指出河相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地区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毫米,集中在4—9月,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盛行偏北风。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1)说出PQ、QR两段河谷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2)说明QR河段沙洲形成过程。(3)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6(4)有人提议在R处筑坝发电,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一、选择题1~3.1.C2.A3.B第1题,甲时期的沙坎位置更偏向外海说明河流径流作用更强,内侧粗沙为陆地径流产生流水侵蚀,外侧细沙为沉积形成,故沙坎向外海移动。而乙时期,沙坎离海岸近,且外侧为粗泥沙,表明径流作用小于海水作用,证明河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的作用弱,带来泥沙减少,A、B两项错误;沙坎向陆地方向移动,说明海水的作用较强,C项正确;乙时期河口受海水影响明显,盐度上升,D项错误。故选C项。第2题,从图中可读出,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向内陆推移,高度升高,外坡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说明海水作用强,外坡受侵蚀,体积减小,A项正确。第3题,河口拦门沙处泥沙容易沉积,它可进一步发育成沙洲。拦门沙阻挡河水流入海洋,不利于泄沙、排洪,不利于航行安全,对鱼类洄游影响不大,故选B项。4~6.4.C5.B6.A第4题,根据凉水泉和九道河泉所在地区的岩层向上拱起,可判断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河谷的主要成因是背斜成谷,C项正确,D项错误。图中河谷是“V”型谷,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A项错误。图中不能体现岩层错动位移,不是断裂下陷,B项错误。第5题,甲、乙、丙、丁四河段中,沉积地貌最显著的是乙,河道宽浅,水流慢,以沉积作用为主,B项正确。甲、丙、丁河段的河道窄,河谷深,水流急,以侵蚀作用为主,A、C、D三项错误。第6题,与其他河段相比,丁村庄所在河岸偏陡,应位于河流凹岸,雨季受洪水冲刷,河堤侵蚀严重,容易导致河流决堤,发生洪涝灾害,A项正确。河流凸岸是沉积岸,不易发生洪涝灾害,B项错误。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大会影响整条河流,不仅影响丁河段,C项错误。根据两侧海拔,丁河段位于上游,河谷地势比甲、乙、丙高,D项错误。7~8.7.C8.D第7题,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这种因构造运动形成的阶地,称为构造阶地,而图中河流阶地为堆积阶地阶段,因此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有流水沉积和地壳抬升。第8题,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坡度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7成阶地,图中一级阶地比二级阶地形成晚,河谷不断变宽,阶地不适于建设大型港口,河床海拔逐渐升高,所以D项正确。9~10.9.D10.C第9题,根据材料,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缓的河谷阶地区域,A项错误;风化坑发育位置较高,分布在0~1米的河谷区域,B项错误;由于旋转水流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口径边缘比较光滑,C项错误;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D项正确。第10题,河流壶穴形成后,河谷河床抬升,壶穴积水口裸出,积水风化,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据此顺序是③②①。11~12.11.C12.A第11题,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图中岩层构造不能显示区域发生过明显的地壳运动。但图中岩层层次明显,说明是沉积作用形成,而图中文化层上的岩层是很厚的沙层,可能是周围风沙沉积的结果,冰碛物堆积没有明显分层,排除冰川的沉积作用,据此选C项。第12题,读图,沙层主要形成在2000年前,黏土层形成在2000年后。根据沉积时间与岩层厚度判断,2000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A项正确。距今8000年,地层有文化层,但不能据此判断距今8000年绿洲开始出现,B项错误。黏土层的变化,说明气候不稳定,C项错误。据图可知8000年以来,约4000年是沙层沉积,说明湿润期小于干旱期,D项错误。13~14.13.D14.D第13题,结合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率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看出影响风蚀量的主要因素是植被覆盖率。故选D项。第14题,从描述中的“浍”“溜”和“风”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成因既有流水作用也有风力作用。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5.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好。(3)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底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谷底,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挪威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布,由于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的河流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第(2)题,河谷地区的河相沉积物自河流上游到下游,随着流水的冲刷及流水携带沉积物的不断打磨,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越来越细;随着流水的沉积作用,自上游到下游,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好。第(3)题,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8利影响:从环境看,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从资源看,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底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谷底,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为人类活动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16.答案(1)差异:PQ为峡谷,QR为宽谷。影响因素:岩石硬度、河流流速。(2)QR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能力、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QR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3)(甲处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力沉积形成沙丘。(4)赞同。理由:R处为峡谷,筑坝工程量小,上游为宽谷,有利于储水(或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或不赞同。理由:水量小,可能导致生态破坏(或可能诱发地质灾害)。(选择其中一种观点作答即可)解析第(1)题,PQ段河谷狭窄,为峡谷地形,QR河谷较宽阔,为宽谷地形。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岩石硬度与河流流速。岩石坚硬,侵蚀慢,反之,侵蚀快。落差大,流速快,河道窄深。反之,河道宽浅。第(2)题,图中QR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能力、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在QR段流速缓慢,携带泥沙能力小,泥沙沉积,形成沙洲。第(3)题,甲处盛行偏北风,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受南侧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吹送的沙尘沉积形成沙丘。第(4)题,从地形条件分析,R处为峡谷,筑坝工程量小,上游为宽谷,有利于储水,且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所以赞同。结合该地降水量可知,河流水量小,电站建设可能导致生态破坏,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所以不赞同。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