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主要考查人口问题的判断、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具体分析如下:1.人口问题的判断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3)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④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性别比高的原因)。3.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应对措施: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等。(2)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优培11人口问题培优点津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应对措施: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3)人口性别比失调带来的影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应对措施: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等。典例1近几年我国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连续调整,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我国2010~2030年不同人口政策下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3)题。(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时段可能出现在()A.2016~2018年B.2020~2022年C.2024~2026年D.2028~2030年(2)2016~2030年,我国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社会抚养负担将减轻B.劳动力供给明显增加C.资源和社会压力加大D.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3)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小的地区可能是()A.京津地区B.沪宁杭地区C.青藏地区D.冀鲁豫地区【解析】第(1)题,由于之前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时间较长,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都选择生育二孩,所以导致2016~2018年我国人口增长率大大提高。第(2)题,二孩政策实施后,新生婴儿数量增加,社会抚养负担会加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到2030年的15年中,新生的婴儿还没成年,不具备劳动能力。第(3)题,青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原先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其影响就很小,因此“全面二孩”政策影响也不大。【答案】(1)A(2)C(3)C典例2如图为1980~2010年三类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完成(1)~(2)题。(1)关于该时期三类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收入国家以“高—高—低”模式为主B.低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快C.中等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转变最慢D.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2)导致三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家庭收入水平差异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C.生育、教育成本的差异D.社会福利、社会观念差异【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高收入国家平均年人口增长率小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第(2)题,生产力水平高低是造成三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根本原因。【答案】(1)D(2)B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看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看年龄分布特点青壮年人口迁移: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解答“人口迁移类”试题的思维流程典例3如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城市20世纪8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约为3%,而20世纪90年代则不到2%,增长率是减小的;但其总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零,故人口总数持续上升;比较两个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知,20世纪90年代略有增加;但该城市20世纪90年代国内净迁移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即人口净迁入量减少。第(2)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此外,该城市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收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故选A;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甚至是负增长,故排除C、D两项;日本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故排除B项。【答案】(1)D(2)A典例4如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完成(1)~(2)题。(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略大于四川,但贵州人口总量远少于四川,故四川的迁出人口数量仍多于贵州;同理,上海的迁入人口数量少于广东;迁出人口比重浙江、江苏相差不大,但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浙江远高于江苏,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图中信息并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状况。第(2)题,由图可知,皖、赣、黔等省迁出人口比重较大,而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会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延缓了迁入人口比重较大的沪、京、津等地区的老龄化进程;迁入到沪、京、津等地的人口多分布于城市,故提高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答案】(1)C(2)B一、选择题中国的劳动力约为美国、欧盟和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二倍,吸引了大量外资来中国建厂,因此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近几年大量从业人员都返乡创业,使东部地区劳动力产生了很大缺口,厂商都抱怨招工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4%,发达国家仅占3%左右。如果要从农业部门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我国农业发展应该选取的方式是()A.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B.发展水稻种植业C.发展都市休闲农业D.回收土地发展国营农场2.为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扬,某出口加工企业计划将沿海工厂的员工由26万人降至10万人,欲将生产基地转向西部地区,该企业区位转移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A.资金B.技术C.工业基础D.交通运输3.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不包括()A.家乡生活成本低B.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信息,也积累了创业的资金C.家乡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沿海地区提分训练D.家乡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解析】1.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以高效率的机械作业代替手工劳动,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释放更多的劳动力,A符合题意;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发展水稻种植业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精耕细作,B不符合题意;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是让劳动力从直接的农业生产上转移到与农业有关的服务业上,而没有转移到工业部门,C不符合题意;发展国营农场,如果生产水平上没有提高,同样释放不了更多的农业劳动力,D不符合题意。故选A。2.沿海地区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资金、技术、设备可以通过本企业转接和扩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不是该企业转移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排除A、B;该企业应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工业基础要求相对相低,因此工业基础不是最大问题,排除C;题意表明,该企业为出口加工企业,对交通运输要求高,而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达度相对较差,从而大大提高该企业的运输成本,因此交通运输成为该企业区位转移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D符合题意。故选D。3.能够输出大量农民工的地区,大多是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都较低的地区,C选项所述与我国现实不符,C符合题意;家乡生活成本低、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信息,也积累了创业的资金、家乡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些均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拉力因素,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1.A2.D3.C1789年大革命以后,法国开始现代化进程,19世纪中叶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进入1980年以后,法国乡村地区的人口开始回升,到2000年前后,大量乡村完全成为“生长的乡村”。下图示意1955-2015年法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1955-2015年,法国乡村人口最少的时间段出现在()A.1955-1960年B.1970-1975年C.1985-1990年D.2010-2015年5.1980年以后,法国乡村吸引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水平B.康养产业C.家庭需要D.生活环境6.法国乡村的“生长”使其()A.人口老龄化加剧B.农业用地面积增加C.生活服务功能降低D.与城市联系更密切【解析】4.据图可知,1985-1990年间乡村人口净值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因此1985-1990年间法国乡村人口达到最低值,C项正确。故选C。5.法国在19世纪中叶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乡村人口迁往城市;1980年以后,法国乡村地区的人口开始回升,说明乡村地区具有吸引力;与城市相比,乡村自然环境优越,且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故生活环境更好,D项正确。故选D。6.法国乡村人口的变化导致产业、空间等方面的重构。法国乡村人口大量回流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产物,即逆城市化的结果,人口回流,一方面使乡村地区劳动力增多,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使更多在城市工作的人到乡村居住,这都使得乡村与城市的联系更加密切,D项正确。法国乡村的“生长”会减轻乡村人口老龄化,农业用地面积可能减少,生活服务功能增强。故选D。【答案】4.C5.D6.D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下图分别是某国的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该国的主要人口状况是()A.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B.人口老龄化严重C.人口平均年龄下降D.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8.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A.科学技术水平提高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D.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9.我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为16亿人,则16亿人口的含义是()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人口容量C.最适宜人口数量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解析】7.本题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