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市场调节、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落实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科技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化农业、节能降耗、经济全球化、“走出去”战略。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且以主观题形式考查较多。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结合政府简政放权、价格机制改革等,考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2.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如对物价、食品安全等),考查宏观调控的原因、手段、目标。3.结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措施,理解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节能减排等政策。4.结合贸易保护主义、我国企业“走出去”等考查经济全球化及影响、世贸组织规则、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等。核心考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归纳】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调节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等进行的,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导致社会资源浪费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国家的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③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二者都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宏观调控①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国家的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③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二者都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支平衡③手段: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不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②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③内在要求: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2.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原因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会影响到正常的市场秩序②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③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维护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措施①国家:a.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b.完善市场规则,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c.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②企业:要依法经营,坚持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③消费者: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3.核心知识总结: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生产:国家一般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干预,引导企业生产。同时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最后,宏观调控还有利于转变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2)分配: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并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3)交换:国家通过调整财政、货币政策,一方面,可以调节国内市场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以及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4)消费: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如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低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消费趋向。核心考点二新发展理念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考点归纳】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1)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①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③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我们一定要年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3)开启新征程。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2020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坚持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具体要求如下:①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②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③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④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⑤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②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核心考点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考点归纳】1.我国为什么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消费者(劳动者)①丰富消费市场,提高消费水平;②有利于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企业①有利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有利于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加大竞争优势;③有利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④有利于学会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⑤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对外投资,规避贸易壁垒国民经济发展①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重;②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③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④有利于扩大外需,拉动出口,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2.我国应如何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1)正确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2)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3)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4)树立出口竞争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5)提高“引进来”水平: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6)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7)了解和遵循世贸组织规则,提高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8)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3.核心知识总结: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原因(1)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3)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4)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的是()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因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实现区域之间产业的优势互补,从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也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因此,B、C、D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但不涉及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A不恰当,入选。2.(2018年高考全国1卷)我国2013~2017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推断出()①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②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③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④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