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一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1.与下列细胞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提供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B.结构乙的基质中分布大量的色素和酶,有利于碳的同化C.结构丙的外膜上附着的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D.结构丁的功能与物质②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结构甲为高尔基体,其膜上无核糖体,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A错误。结构乙为叶绿体,其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基质中分布有暗反应所需的酶,B错误。结构丙为线粒体,其呼吸酶分布在内膜和基质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结构丁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其功能与物质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D正确。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凋亡不受基因控制B.癌细胞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植物细胞脱分化是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的结果D.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物质交换效率提升【答案】B【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核消失前已经表达产生相关凋亡蛋白,在细胞核被排出后其实已经开始了细胞凋亡,并不是衰老后才控制凋亡,因此其凋亡受基因控制,A错误。癌细胞被机体清除的机制是免疫细胞(T细胞)接触癌细胞进行信息交流后,诱导癌细胞自我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植物细胞脱分化未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错误。3.治疗性克隆有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B.上述过程充分说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采用卵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有卵细胞细胞质中含有可使体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某些物质;体积大,便于操作;含有营养物质多,可为重组细胞发育提供营养D.①、②过程都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答案】B【解析】【分析】治疗性克隆涉及到许多生物技术: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胚胎培养等。细胞全能性指高度分化的细胞离体后能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的潜能。胚胎干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一方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不断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某些遗传改造。【详解】由图可知,该过程涉及到许多生物技术,如细胞核移植入去卵细胞形成重组细胞技术是细胞核移植,病人取出健康细胞、胚胎干细胞经过①②等过程涉及到动物细胞培养,重组细胞发育成囊胚属于胚胎培养,A正确;细胞全能性指高度分化的细胞离体后能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的潜能,因此上图不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采用卵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有卵细胞细胞质中含有可使体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某些物质;体积大,便于操作;含有营养物质多,可为重组细胞发育提供营养,C正确;①②过程中伴有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细胞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为细胞分裂期做准备;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包括转录和翻译两过程,D正确。【点睛】关键:细胞全能性的体现的判断条件——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细胞内DNA复制的条件——能发生分裂的细胞;选卵(母)细胞为受体细胞的原因——含有可使体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某些物质;体积大,便于操作;含有营养物质多,能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4.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A.施用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D.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农药对害虫进行选择,使抗病基因得以保留,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A正确;B.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只有可遗传变异会传给下一代,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进化程度再高,只要不适应环境就会死亡.例:在南极冰层下只生存着细菌、病毒等低等生物,而不存在在其他较高等的生物.C错误;D.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错误.5.2009年再次爆发西班牙流感H1N1,导致20多万人死亡。用H1N1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注入人体后,体内发生的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受到该疫苗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HlNl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C.该反应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的功能D.参与该反应过程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等【答案】D【解析】T细胞受到该疫苗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A错误;效应T细胞识别的是被H1N1侵入的靶细胞,而浆细胞不能识别H1N1,B错误;该反应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不能看出其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C错误;参与该反应过程的抗体、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植物不同发育阶段,激素含量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生长素与乙烯通过拮抗作用,共同促进果实发育D.某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部位不一定是唯一的【答案】C【解析】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细胞的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A正确。不同发育时期激素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两者不具有拮抗作用,C错误。某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部位不一定是唯一的,比如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为根冠、萎焉的叶片等,D正确。二、非选择题7.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是指生存在植物根系周围,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有益菌。科研人员研究了核桃幼苗在干早环境下接种PGPR后对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如图,其中气孔导度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叶片上通过气孔的气体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为了测定三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宜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并保证三组实验的_____等条件一致,其测定值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该植株的总光合速率。(2)组成叶绿素的化学元素除C、H、O、N外还有_____,与干旱组相比干旱接种PGPR组叶绿素含量没有发生明显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3)据图分析,干旱19天后,干旱组胞间CO2浓度明显升高的原因是_____。【答案】(1).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2).小于(3).镁(4).PGPR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从而促进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或减少叶绿素的破坏)(5).19天后干旱组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固定的胞间CO2减少,同时气孔导度变化不明显,通过气孔进入胞间CO2量变化不大【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干旱时间、是否接种PGPR和浇水,因变量是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正常浇水组相比,干旱组的气孔导度降低很多,而接种PGPR的组可以缓解气孔导度的减小;与正常浇水组相比,干旱组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先是降低很低,后逐渐升高,且比正常浇水组还高,而接种PGPR的组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一直低于正常浇水组。【详解】(1)科研人员研究了核桃幼苗在干早环境下接种PGPR后对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自变量是干旱环境,无关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实验中需要保证无关变量保持一致。测量出来的数值是净光合速率,小于植株的总光合速率。(2)组成叶绿素的化学元素除C、H、O、N外还有镁,PGPR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从而促进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所以干旱接种PGPR组叶绿素含量没有发生明显下降。(3)分析图3和图4,19天后干旱组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固定的胞间CO2减少,同时气孔导度变化不明显,通过气孔进入胞间CO2量变化不大,干旱19天后,干旱组胞间CO2浓度明显升高。【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内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叶绿素含量变化等判断净光台速率变化的原因。8.2017诺贝尔获奖者在研究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昼夜节律过程中,发现了野生型昼夜节律基因p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s、pL、po均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果蝇的羽化节律周期为24h,突变基因ps、pL、po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周期变为19h、29h和无节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等位基因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性。(2)昼夜节律基因在遗传时不同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遗传的特点是_____。(3)果蝇群体中雌蝇控制昼夜节律性状的基因型中理论上最多有_____种杂合子。(4)已知关于上述各复等位基因显隐关系完全,现有一自由交配的具有昼夜节律有关的各种表现型的果蝇种群,从中分离得到多只野生型雌雄果蝇,利用这些野生型果蝇通过杂交实验分析p基因相对其它几种基因的显隐关系,请简述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不考虑突变的情况)。实验思路:_____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若_____,则p基因对其它基因为隐性;若某些杂交组合子代_____,则p基因对该表现型的基因为显性。【答案】(1).不定向(2).交叉遗传(或答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伴性遗传)(3).6(4).将多对野生型的雌雄果蝇杂交(或自由交配),分析子代的表现型(5).均为野生型(6).出现了其它表现型【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果蝇的羽化昼夜节律受位于X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p、ps、pL、po)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规律,四种基因控制的羽化节律周期分别为24h、19h、29h和无节律。【详解】(1)基因突变往往突变为其等位基因,不同的等位基因的出现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2)昼夜节律基因p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s、pL、po均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在遗传时不同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遗传的特点是交叉遗传。(3)果蝇群体中雌蝇控制昼夜节律性状的基因型中理论上最多有6种杂合子。(4)实验思路:将多对野生型的雌雄果蝇杂交(或自由交配),分析子代的表现型。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若均为野生型,则p基因对其它基因为隐性;若某些杂交组合子代出现了其它表现型,则p基因对该表现型的基因为显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伴性遗传规律,明确雌雄性基因型的书写方式,能够分别写出复等位基因性的情况下雌雄性基因型的可能性,进而判断果蝇种群基因型的总数。9.仔细观察下列四个图,图一是水平放置于地面的玉米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二是已出现顶端优势的植株,图三是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茎______生长,根______生长。(2)图二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_______生长,原因是_____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较快。尖端下方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具有极性,运输方式为_______。(3)若图三表示生长素浓度与芽生长的关系,则在同一植株中用此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根和茎生长的关系时B点应分别移动________。【答案】(1).背地(2).向地(3).弯向光源(4).N(5).主动运输(6).向左和向右【解析】【分析】图一是水平放置于地面的玉米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由于根对生长素较茎敏感,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根的生长,使根表现出向地生长;但对茎而言,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的生长所起的促进作用强于远地侧,使茎表现出背地生长。图二是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由于单侧光照射,胚芽鞘N处(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