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忆鲁迅先生备课组七年级备课组主备人廖宗碧执教者课题3.回忆鲁迅先生单元(章节)课时授课时间教师复备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及鲁迅先生的性格特征。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教学重、难点了解表现鲁迅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关心。教学方法主要教法学案主导法,点拨法,检测法。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展示法。教学辅助手段传统教学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一、导入:同学们,谈到鲁迅也许我们对他并不陌生,你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汇报自己收集资料的情况后教师小结引入本节课教学)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习,小结作业布置。)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学生自由默读后作交流)四、深入研读讨论1.作者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后交流并推举组员作班级发言,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具体涉及到以下几方面:(1)鲁迅喜欢笑。(2)鲁迅先生走路。(3)鲁迅先生不讲究穿着。(4)鲁迅先生接待客人(5)鲁迅先生怎么对待青年(6)踢鬼2.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学生自由读文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做好批注,然后进行班级交流)预设:(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2)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3)“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4)“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如此一句简单的语言哪里可见鲁迅的尖锐与咄咄逼人,它体现了鲁迅怎样的人情练达啊。(5)“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强烈地要求着别人,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五、课堂小结: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认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师生共同总结。(观察图片鲁迅,用自己的话来叙述。)六、布置作业:这一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写作方法,怎么来写“活”一个人?请根据所学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一个方面的特点写一个50-100字的片段。(写人要抓住特点,而且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来体现。)板书设计笑声——乐观爽朗走路——雷厉风行衣着——朴素为美待客——平易近人幽默风趣读信——关心青年爱憎分明踢鬼——相信科学勇敢无畏教学反思回忆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