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分层训练1.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jí)钻探,有如向地壳.(qiào)寻求宝藏。仰之弥.(mí)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仰之弥.高(更加)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B.锲.而不舍(刻)心会.神凝(领悟)C.兀兀..穷年(用心劳苦的样子)迥.乎不同(差得远)D.沥.尽心血(滴)警报迭.起(屡次)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B.讲话时装腔作势,而又带着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似乎都是纨绔子弟的特征,普遍而一律的。C.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D.在一次敌人扫荡时,王二小巧妙地把敌人带入我们的包围圈,敌人气冲斗牛....地杀害了他。4.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A.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B.我们朗诵着《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之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5.请你指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何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答案:做了再说,做了不说。6.文中说闻一多先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请你分点列举他的成绩。答案:(1)撰写了《唐诗杂论》;(2)完成了《楚辞校补》;(3)编著了《古典新义》。7.解释下面画线词在句中的含义。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答案:指闻一多先生的字整齐地排列着。8.选段语言优美,请把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抄在下面,并说明好在哪里。原句:赏析:答案:(示例)原句: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赏析:把“深宵灯火”比喻为“伴侣”,突出闻一多珍惜时间、彻夜不眠的勤奋;引用“漂白了四壁”的诗句,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阅读下面材料,完成9~12题。【材料一】①1930年夏天,31岁的闻一多在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的盛邀下,出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这年招生考试时,闻一多拟了两个作文题:“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和“杂感”,考生可任选其一。②有一个考生一口气把两个题都写了出来。其中《杂感》只有一句话:“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看了这篇一句话的作文,闻一多连声叫好,当即给了98分。而平时能入他“法眼”的作文少之又少,给60分就算不错了。③然而,这个作文成绩独占鳌头的考生却给校方出了难题:他的数学考分竟然是零。按照规定,这样的学生理所当然要被淘汰。然而,闻一多力排众议,硬是把这个学生领进了大学校门。这个学生的名字叫臧克家。④闻一多在破格录取臧克家的时候,一定想起了自己当年投考清华大学的经历。在大多数科目成绩惨不忍睹的情况下,他唯独作文拔了头筹,并因此受到主考教师的赏识和力挺,最后顺利地进了清华。⑤当年的际遇成就了闻一多的学识和慧眼。但这双识才、惜才的慧眼并不是偶然生光的,而是一种凝聚着学子的温暖记忆和师者的博大胸襟的传承。⑥闻一多送了一本自己的诗集《死水》给臧克家,扉页上题有“克家惠存”4个字,落款是一个“多”字,并且端端正正地盖上了“一多印记”的自刻印。臧克家捧着它“如获拱璧,天天读它,小心翻它,珍惜它,热爱它。把它放在宝贵的处所,把它放在心头上。虽然其中28首诗我全能成诵了,还不时拿出它来,托在手上,看看它也是一种高尚的美的享受。”(张以瑾《闻一多慧眼识得臧克家》,有删改)【材料二】采访老先生,常常被他们身上的礼数而感动。比如采访老画家戴敦邦,每次我离开他家时,不管他在做什么,必定要放下手中事,起身拄着拐杖一直送我出家门。直到楼道口,他还叮嘱他儿子把我送出小区到大路上为止。有时我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的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我想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后辈,何以克.当。溽暑天气,为了作画,他在室内穿着棉袄,走到楼道门口时,还是这样一身打扮。来来往往着短打的行人与他擦肩而过,更衬托出一身冬衣的他与众不同。这是一幅我想永远记在心里的画面。不用一个字,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在大毒日头下的身影。这是待客之礼。(沈轶伦《老先生的礼数》)9.阅读材料一,简要回答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的原因。答案:一是因为臧克家在国立青岛大学招生考试中作文成绩独占鳌头,闻一多慧眼识才;二是因为闻一多当年投考清华大学时,也有类似的经历。(大意对即可)10.请你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有时我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的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答案:“竟然”写出“我”回头发现老画家还站在大门前时出乎意料之感,表现出老画家送别“我”时真诚的尊重,他的平易近人让“我”感动。(大意对即可)11.下面关于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的批注部分是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请将画横线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批注:“妈港”非我姓,虽然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风雨,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梦寐唤母亲。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答案:澳门真乳名(大意对即可)12.闻一多突破常规录取臧克家,老画家戴敦邦恪守待客之礼,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老规矩、旧礼数?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我觉得我们应该像闻一多那样,长一双慧眼看待老规矩、旧礼数。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老规矩注定是要被打破的,那些落伍的旧礼数,注定是会被替代的。闻一多破格录取臧克家,是识才、惜才。但那些承载着中华民族美德的老规矩,旧礼数是要坚持的,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老画家坚持的待客礼数,是对他人的尊重,是自己内心的谦恭,是我们永远恪守的美德。(大意对即可)素材挖掘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前期,做了再说,做了不一定说;后期,说了就做。前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救国救民的爱国思想、执着的态度、言行一致、敢作敢为的做人原则不变。言与行、严谨治学、性格坚毅。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