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课标专用)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清单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基础知识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如下图: 总结太阳、地面、大气之间的能量传输如下图所示: 思维延伸为什么“高处不胜寒”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海拔越低,距离地面越近,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就越高,海拔越高,距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就越少,气温就越低。重点难点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温室内增加二氧化碳不仅可以增强光合作用,还可以提高温度;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3)解释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晴天的气温日较差较阴天大,是因为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温度低;海拔高的山区太阳辐射强,原因是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地面得到太阳辐射能的多寡与大气削弱作用的强弱相关;大气散射作用与某些自然现象相关。教师用书专用知识拓展(1)对流层厚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纬度上,厚度是低纬中纬高纬;在季节上,厚度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原因是:对流层的厚度受地面温度高低的影响。地面温度越高,对流运动越强,对流层厚度越大;地面温度越低,对流运动越弱,对流层厚度越小。(2)日(年)温差思维模型日温差大说明高温高、低温低。日高温高说明白天太阳辐射强、被地面吸收多、地面辐射强;日低温低说明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年温差大(温带)说明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与夏季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有关,冬季气温低与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有关。(3)温度变化的分析思路大气受热过程的结果是产生气温高低和气温变化,气温高低原理———来自受热过程: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直接原因———地面辐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建立气温分析模型:来多少(太阳辐射)———留多少(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因此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以从影响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三方面分析,即从宏观、微观方面着手。宏观方面主要是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微观方面主要是影响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因素。纬度位置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宏观),下垫面使气温变得更加复杂(微观)。2.逆温现象(1)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2)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3)逆温的影响①出现多雾和晴朗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考点二热力环流基础知识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 温馨提示分析热力环流,要注意两个方向:垂直方向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水平方向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重点难点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图示海陆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图示山谷风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考点三等压线与风基础知识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3.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重点难点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影响因素常考分析语句水平气压梯度力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降水多距高压远近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摩擦力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植被冬季植被少,风力大地形起伏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思维延伸狭管效应原理 地形的狭管作用,就是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导致风速增大,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方法技巧方法1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1.判断气压高低判断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3.判断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及其下垫面性质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判断: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如高空等压面向上凸出或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近地面空气垂直运动状况(上升运动)→判读出气温高低(气温高)→根据不同下垫面的热力差异,判读出下垫面的性质,如高压可能对应夏季的海洋(冬季的陆地)、白天的绿地(夜晚的裸地)、城市的郊区等。4.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及气温日较差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判断:等压面的弯曲状况→近地面空气垂直运动状况→天气状况(上升多阴雨天气,下沉多晴朗天气)→日较差大小(晴天气温日较差大,阴天气温日较差小)。例1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000m高空等气压差图,回答下题。 (2018河北衡水中学上学期二调,48)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最有可能分别是 ()A.晴天阴雨天B.晴天晴天C.阴雨天晴天D.阴雨天阴雨天信息解读 信息解读答案①相等②大于③F④E⑤下沉⑥上升⑦阴雨答案A方法2风向和风力的判读方法1.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2.风向的判定方法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3.风力的判读方法 (1)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上图,风力:ABCD。(2)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稀疏,则风力越小。教师用书专用4.根据“左右手”法则判断风向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近地面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成一锐角。如下图。例2(2018河南信阳质检一,2)下图是2016年4月11日8时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该日 () A.乙地比丁地风力强B.乙、丁两地为偏南风C.丙地比丁地风力强D.甲、乙两地大风降温方法应用依据图示各点附近等压线分布状况➡运用风向、风力概念与判读方法➡判断选项正误解析图示乙地等压线较丁地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乙地大于丁地,则风力乙地大于丁地,故A正确。依据风压关系,可判断乙地为东北风、丁地为偏南风,故B错误。丙地为低压中心而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而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则丙地风力小于丁地,故C错误。甲地位于高压中心而以下沉气流为主,风力不强,同时天气晴朗而降温不明显,故D错误。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