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高考生物专题22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22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高考生物(课标专用)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清单基础知识一、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2.生物群落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⑩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2)实例 (3)特点: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食物链中一般不会超过 5个营养级。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 多种植物,也可能被 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3)功能: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4)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 营养级。重难突破一、走出生态系统成分认识的4个误区错误说法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如结核杆菌属于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生产者是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自养生物也是生产者,正确的说法是: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二、突破食物链(网)的5个易错点1.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常不会逆转。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3.距离基本能源(如生产者)越近的生物,受到捕食或取食的压力越大,因而其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殖能力越强。4.食物网越复杂,最高营养级生物就越能获得持续稳定的能量。5.取食对象一般选取低营养级生物的原因:可获取的能量多;不会富集过多的有毒物质。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考点清单基础知识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概念理解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3.消费者的能量流动注意: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条途径。(1)从上述图解可以得到:摄入量=同化量+ 粪便量。(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几个去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 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被分解者利用;未利用。4.特点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2.碳循环的过程(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A.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 CO2形式循环。B.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C.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 光合作用和 化能合成作用。(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3.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 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2)影响:使 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信息传递的作用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 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 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2)控制 有害动物。如利用昆虫 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 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能力。3.自我调节能力(1)实例(2)基础: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 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4.类型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 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物质和能量投入。【名师点拨】(1)对于极地苔原(冻原)而言,由于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2)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关系如图所示:重难突破1.能量流动的最值计算(1)适用范围:题目没有明确传递效率和食物链之间的关系,需根据“最少”“最多”“至少”“至多”等信息判断传递效率及选择计算的食物链。(2)规律(3)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率不同①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该营养级同化量)×100%,约为10%~20%。②能量利用率是指流入最高营养级(或人类)的能量占生产者固定总能量的比值。一般来说,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率越高。2.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区别与联系3.图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作用4.反馈调节的种类与判断方法(1)种类(2)判断正反馈、负反馈调节的方法①依据:从调节后的结果与原状态之间的变化分析。②方法:调节后 进一步偏离原有水平正反馈回归到原有水平负反馈考点三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清单基础知识一、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2.特点:全球性。3.影响:对生物圈的⑧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⑨生存和发展。4.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⑩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实现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 协调与平衡。二、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1)范围: 生物圈中。(2)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 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2) 间接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3) 潜在价值: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⑬ 基因多 样性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⑭ 物种多 样性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⑮ 生态系统多 样性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2) 易地保护:把待保护物种迁至异地进行专门保护。(3)利用 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重难突破1.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与土地荒漠化2.水体富营养化分析(1)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 (2)引发的后果:产生“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生在海水中)。3.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方法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与构建方法技巧一、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分析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2.“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其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 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过多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二、食物链(网)的构建方法1.依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1)分析依据: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2)食物链:乙→丙→甲(图1)。2.依据所含能量(生物量)构建(1)分析依据:根据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10%~20%,可确定相邻两个营养级能量差别在5倍左右,若能量相差在5倍以内,很可能为同一营养级。(2)结果:①图2可形成一条食物链:丙→甲→乙→丁。②图3生物可形成食物网: 。3.根据提供的捕食方面的信息构建(1)信息: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草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蚜虫、草蛉为食。(2)依据捕食关系直接绘图如下: 4.根据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构建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0.00370.00370.0350.0350.34(1)分析依据:生物的富集作用。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排出体外,所以此类物质会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即营养级越高的个体中含有有害物质的量越多,其含量往往是上一营养级个体含量的5~10倍。(2)分析结果: 方法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模型方法技巧1.“箭头分析法”分析常见物质循环模型(1)“三看法”快速判断(2)模式图常见变式分析 ①图1中,A为生产者,B为大气中CO2库,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②图2中,A为生产者,B为大气中CO2库,C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E为分解者。③图3中,E为生产者,A为大气中CO2库,B、D、F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2.理解常考的两种能量流动模型(1)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模型图中箭头①指的是摄入量,若没有箭头③,则①代表的是同化量。(2)“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过程 3.解读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