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短文两篇备课组七年级备课组主备人执教者课题16短文两篇单元(章节)课时授课时间教师复备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2.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方法主要教法资料助学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检测法。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展示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导入“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是对那些身居陋室,胸怀天下者的歌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对那些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者的赞美。其实,这两句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是有来历的,它歌颂的是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赞美的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刘禹锡和周敦颐是怎样的人?有怎样杰出的文作?请随我一同走进课文吧!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布置。)南春》《浪淘沙》等。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写作背景《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百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康(现在江西星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读准字音古今异义谈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身体今义:形状)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栽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做动词,出名,著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做动词,显出灵异)惟吾德馨.(名词做形容词,品德高尚)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不蔓.不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芬)文言句式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断)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被动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新课展开【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参考译文: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3.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3.在文章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话,作用何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4.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再读课文,梳理结构】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课堂讨论,拓展延伸】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前两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3.“往来无白丁”包含什么感情?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4.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首句用了比兴手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意,说说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通过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充分证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第二课时爱莲说【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参考译文: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妖媚。2.(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托物言志的写法。【课堂讨论,拓展延伸】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2.“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以菊花正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3.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而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呢?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写作方法运用】请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文字,抒发自己心中的某种情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