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学知识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3、条理清晰地复述三个场景教学重点:1生动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描摹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嗣(sì)无敢哗者(huá)呓语(yì)絮(xù)叱(chì)鼻句(hōu)中间(jiàn)许许(hǔ)曳(yè)几(jī)2、阅读课文,根据注解翻译全文(二)导入1、让学生听一段口技录音讨论:这段声音像什么?中间表现了什么情节?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刚才所听到的声音,有没有人能学一下。学生发言,明白这是一段“口技”。如有能力,可让学生表演一下,创造一下气氛2、什么是口技: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在长期的生活中观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欣赏的。3、作家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三)正课1、听读课文,注意节奏,语音、语气,领会作者感情2、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纠错,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善:擅长厅事:大厅、客厅施:设置安放少顷:一会儿但:只闻:听见坐:通假字,同“座”,座位欠:打呵欠伸:伸懒腰既而:不久乳:喂奶毕:全绝:极点,最意:心情舒:伸展,放松中间:中间夹杂曳:拉虽:即使名:说出奋:卷起股:大腿几:几乎,差点儿走:逃跑3、再次朗读课文4、小结:本堂课我们了解了口技这种民间艺术,并且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5、布置作业:1、思考:课文真正写口技表演的是哪几段?写了几个场景?第一、五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第二、三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全文,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口技过程中的几个场景。(二)正课1、提问:课文最能概括口技水平高超是哪个字?讨论并归纳:“善”2、课文真正写口技表演是哪几个段?写了几个场景?讨论并归纳:是第二、三、四段,写了3个场景3、请三位同学分别复述这三个场景。4、分析三个场景提示:学生可以注意表现时间的词语①第一个场景:夜深人静,一家人惊醒的场景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写这段“声音”的?讨论并归纳:遥闻远→近便有外→内梦中惊醒既而小→大当是时分→合一时齐发②第二个场景,一家人再次入睡的情景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写这段“声音”的?讨论并归纳:再次入睡:未几大→小微闻密→疏以动衬静③第三个场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写这段“声音”的?讨论并归纳:忽小→大俄而响声齐作火起群乱中间百千齐作又夹无所不有5、这三个场景描写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还有其它方面的描写吗?如果有,请找出来!讨论并归纳:有,写了听众的反应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意少舒稍稍正坐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6、这些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侧面描写,作用是烘托口技艺人技艺高超7、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口技的“善”。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8、提问:在这三个场景中,作者除了描写口技者高超技艺和听众的反应外,作者有没有直接进行评论?讨论并归纳:有,中在第二段中说“众妙毕备”;第四段中有“不能指其一端,不能名其一处”。9、提问第一、五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两段相互呼应,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简单,也反衬了口技表演的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10、总结口技表演者技艺“善”,作者对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绘声绘色,亦善,这种描写方法,给人生动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11、知识拓展:课外阅读《老残游记》选段《绝唱》,小说中有些精彩的音响描写,揣摩两文中有关语句。12、布置作业:再次听口技录音,现场写作,试写一段描摹音响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