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教学目标:1.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2、学习用比较思维阅读文章的方法。3、培养诗歌阅读能力,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学重点:1、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2、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1.朱自清先生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美在2.林斤澜先生钟情于北国春风,是因为北国春风(学生回忆课文,填空)二、自主学习(一)、朗读《初春》,整体感知。附:朗读指导:一、感知课文内容一是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倾向,二是把握作品的抒情层次阶段、起伏高低的步骤和脉络。二、认真投入感情如果说上述“感知课文内容”属于客观认知、理性思考的话,那么投入情感应属于感兴、感性、感觉的体验。三、把握抑扬顿挫大概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四、做好各种标记升调():谁主沉浮?(响亮地提出问题)降调():冷漠,凄清,又惆怅。(情绪极为低落,压抑着声调)紧连():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看”这动词不光管着“万山”,还管着“层林”,乃至后面的“漫江”“百舸”“鹰击”“鱼翔”等,所以“层林”应与前句意和气都紧连)1、从诗中勾画出作者着力描写了初春的哪些景色?(学生边读边画)明确:毛毛雨、小树、新芽、新叶、蝴蝶、蜜蜂、蛙鸣、风筝等。2.、为什么这首诗有一种强烈的清新感?明确:本诗都是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三、合作探究3、朱自清先生的《春》和王宜振的《初春》有哪些相相似之处?(学生对比阅读两篇文章)明确:(1)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文字风格都细腻、清新、俏皮。(3)都五官开放,多角度描写。4.读《初春》思考:语言风格想象特点明确:语言风格:清新活泼,想象中的语言,拟人,比喻,想象奇特而又大胆,超常而又陌生,文字新颖而亲切;以新取胜。想象特点:想象的导向都是美化,美好的事物都是孩子气的,天真的四、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初春》,知道了它写了什么,还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希望同学们课下这样的方法写写有关春天的文章。五、小结这样的想象奇特而又大胆,在这样超常的,陌生的想象中传达着初春景色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