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狼》练习题及答案(基础与拓展)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1.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选出下列括号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非淡泊无(以)明志——拿来,用来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凭借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用来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3.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对《狼》这篇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运用比喻手法,以狼喻人,警醒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心存侥幸,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B.本文运用讽刺手法,以狼喻人,说明只要人们运用勇气与智慧,不管恶人怎样狡诈,耍弄什么花招,最终的下场也不过是“止增笑耳”。C.本文情节紧张动人,语言精练生动,都要归功于炉火纯青的白描手法,省略掉了与情节发展无关的细节,把动作和情景减少,避免干扰读者对情节注意与投入。D.文章以记叙和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先讲述精彩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最后再以议论点明主题。5.下面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屠惧,投以骨。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6.拓展训练:《狼》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①一狼来,瞰②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③树,而蚤④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竟归。昧爽④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⑤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⑥十余金,屠小裕焉。缘⑦木求鱼,狼则罹⑧之,可笑矣。注释:①欻(xū):忽然。②瞰(kàn):窥视。③诸:相当于“之于”④蚤(zǎo):通“早”,早晨。“昧爽”有指清晨、黎明。⑤逡(qūn)徘徊的样子⑥直:通“值”,价值。⑦缘:沿着⑧罹(lí):遭遇(祸患)。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贪婪、狡诈、邪恶的化身,人对狼充满了敌视、厌恶和憎恨。(1)请根据文中句子,在括号中解释括号前词语的意思。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货()步亦步,尾行数里。尾()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却()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机()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姑()逡巡近之,则死狼也。近()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审()(2)请用“/”划分下面句朗读时的停顿,然后将其翻译成现代文。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3)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与“示之以刃”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投以骨。B.以刀劈狼首。C.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D盖以诱敌。(4)说起狼,你能想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等成语,这些成语反映狼在人们心中一般是怎样的形象?在请结合此文和课文内容,说说蒲松龄笔下狼的形象特点。作者通过这样的“狼”想告诉人们什么?参考答案:1.D2.C3.B4.C。5.A6.(1)货:卖;尾:尾随;却:退却;机:办法;姑:姑且,暂且,先;近:走进,靠近;审:仔细。(2)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屠户没有办法,暗暗地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到树上,明早再来取肉。(3)A(4)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常是凶残、狡诈、可怕的,但在蒲松龄笔下,狼的形象还常是可笑的。人们只要敢于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就可以战胜它,蒲松龄以此告诉人们,对狼一般的恶人,我们不能退缩逃避,只有敢于斗争并善于斗急,才能战而胜之。在人的智慧和勇气面前,恶人的凶残、狡诈往往是愚蠢、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