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文件闵卫办〔2011〕67号关于转发闵行区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医疗卫生单位:《闵行区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闵行区中医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共印4份)主题词:卫生改革十二五规划转发通知公开属性:主动公开闵行区卫生局办公室2011年11月11日印发2闵行区人民政府文件闵府发[2011]35号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闵行区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特此通知二○一一年十月十九日3闵行区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是闵行区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闵行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提升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上海市卫生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推进闵行区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卫生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闵行区的卫生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并举,硬件建设和内涵提升并举,以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强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开展世博卫生保障为重点,全面促进我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卫生事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综合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稳步提高。(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一五”期末,全区完成门急诊1087.35万人次,同比“十五”期末增长109.52%;出院病人8.74万人次,增长46.64%;手术2.69万人次,增长61.07%;业务总收入23.57亿元,增长4109.88%。本区户籍人口期望寿命达到82.72岁,比“十五”期末增加1.63岁;婴儿死亡率2.80‰,下降17.40%;孕产妇责任性死亡继续保持零死亡记录。(二)主要成就1、区域卫生资源配置优化,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引入优质三级医疗机构资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华东医院门诊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院建成并投入使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南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已开工建设,适应上海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进程需要、定位于发展高端医疗的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项目立项规划建设中。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成区中心医院二期扩建、市五医院门急诊改扩建、吴泾医院改扩建工作。继续依托高校优势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市五医院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区中心医院纳入交大教学医院和市医高专附属医院,并成为上海市急救创伤中心,2所医院均申报三级综合性医院等级评审,市五医院通过评审晋升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建成12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02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形成分布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专科及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加快区肿瘤医院、区牙防所建设,完善流动孕产妇分娩点。委托社会资本兴办区中医医院,发展区域中医药服务网络。引入上海道培医院等特色民营医院,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52、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世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有效落实制定并实施两轮《闵行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妇幼保健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区医疗急救站的迁建。积极创新,深入开展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共建区疾控中心工作,全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显著提升。完善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卫生稽查,提高卫生执法水平。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深化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区中心医院合作共建工作,拓展妇幼保健服务内涵,深化孕产妇系统管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政策。实施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项目拨款办法,根据工作数量、质量考核结果分配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水平。不断完善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慢性病防治、肿瘤防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牙病防治模式,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不断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组建应急队伍,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健全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门诊及发热排查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疫情,抗击汶川地震灾害、对口援建都江堰等重大公共卫生工作中,出色完成任务。3、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基层卫生服务功能显著加强启动第二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制定实施《闵行区深化6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实施意见》,以信息化为核心,转变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站点,将村卫生室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范畴,乡村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划定全科服务团队责任区,实行约定服务和家庭健康责任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投入,规范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化质量考核。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收支两条线和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包干预付制管理。实施社区门诊费用减免和基本药品零差率,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院长职级绩效工资、团队长风险管理、全科医生星级评审等制度。逐步建立卫生全行业管理,将吴泾氯碱总厂及江川汽轮机厂等企业医务室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以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为核心,构建区域卫生信息网络,2008年成为卫生部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试点区,通过双卡制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十一五”期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人次占全区总门急诊人次的比例达到61%,户籍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31%,高血压管理管理率从20.75%上升到100%,糖尿病管理率从36.66%上升到87.51%,肿瘤早发现率提高到32.76%。4、加强学科人才建设,服务能力显著提升7加快人才建设。积极开展与高校共建工作,推动人才培养,市五医院开设硕士培养点6个、博士培养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区中心医院与瑞金集团共享共建,借力发展,目前共有硕士、博士生导师9名,在读研究生75名。“十一五”期末,全区执业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1.51%,其中硕士以上比重为13.39%,执业护士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7.60%,专业技术人员高、中级职称比例分别达到7.73%和40.50%。推进中荷社区卫生项目和全科医师培养计划,全科医师达到249人,为“十五”期末的2.7倍。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学历层次上移,本科及以上人员占到50%以上,同时公共卫生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加大,2人入选市卫生局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5人入选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小百人”培养计划。高层次人才建设得到加强,共有16名高级知识分子被纳入闵行区领军人才培养计划,4名高级知识分子被纳入闵行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大力推进学科发展。市五医院加强以“脑垂体瘤综合诊治”为特色的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建设,垂体瘤病人手术量居全市第2位。上海道培医院与复旦大学共同组建血液病临床诊治和科研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机构—复旦大学血液病研究中心,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区疾控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检验检测能力不断加强。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区平均床位使用率100.85%,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07个百分点,平均住院天数18.34天,比“十五”期末减少了2.35天。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点传8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十五”期末下降了17.59%;免疫预防、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慢性病管理对象数大大增加,管理率大幅上升;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5、整合各方资源,政府社会卫生服务管理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采取多项措施巩固国家卫生区成果,组建闵行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建立闵行区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实施两轮《闵行区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组建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开展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实行卫生积分制管理,有效改善环境卫生。一系列措施取得显著成效,闵行区通过国家卫生区复评,马桥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七宝镇成为全国健康镇试点,虹桥镇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评审。全区形成了政府分级负责、多部门合作推进、专家组技术指导和市民广泛参与的有效工作机制,建设健康城区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市民健康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志愿无偿献血工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探索规律、持续发展”,围绕“搭平台、设保障、转模式”工作重点,逐步淡化指令性献血计划,推动政府职能从重指令到重引导的转变;不断拓展“爱心献血屋”建设,强化无偿献血平台;建立志愿无偿献血应急预案,形成一定规模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构建“共建共享”社会互助用血制度,7个社区、9个企事业单位纳入“共建共享”社会互助用血制度范畴,已覆盖全区55%的常住人口;积极9培育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区献血促进会和志愿者作用。“十一五”期末,全区募集全血总量达34844人份,单采血小板1780个治疗单位,自愿无偿献血率100%,实现了单位计划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转移,并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区)”。6、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模式创新,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不断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在合作医疗管理和运作中引入第三方付费与管理制约机制,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区统筹,农民实现应保尽保。通过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合理分担,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年人均筹资水平达到810元,同比“十五”期末增长44.64%。引进国际先进的按病种付费管理技术(DRGs)和临床路径管理模式,51种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农民只需支付额定费用的10-15%,提高合作医疗资金使用效率。探索“基本+补充”的农民多层次保险系统,提升农民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区内医疗机构门诊、住院即时结算,大大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便捷程度。7、完善药品管理综合改革,探索“医药”分开在国家、上海市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框架内,利用现代医药物流和供应链技术,不断完善药品管理模式,全面整合药品购销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切断公立医疗机构运行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实现了在经济上医药分开,降低了虚高的药品价格,从源头上遏制了医药购销之中的商业贿赂行为。到“十一五”期末,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增幅减缓,药品均次10费用、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明显下降。全区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药品均次费用66.70元,比“十五”期末减少了12.44元,降低了15.72%;出院平均药品费用2213.79元,比“十五”期末减少292.41元,降低了11.67%。二级医院药品收入比例平均为43.9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为57.01%。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闵行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城市功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突破的关键时期。闵行区卫生事业站在新一轮发展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诸多挑战。(一)面临的机遇1、国家和本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医改目标进一步清晰。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出台,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目标,制定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