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 T 417.2-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 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QC/T417.1~417.5-2001(2001-08-21发布,2001-12-01实施)前言本标准参照ISO8092.1~.4系列标准制定。本标准在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的总标题下分为五部分:——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摩托车部分)——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的圆柱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随着我国汽车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器插接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参照ISO8092.2:1996制定车用电线束插接器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标准过程中,汽车整车厂普遍认为ISO8092中对插接器性能要求较低,希望提高性能要求,而这些提高的性能要求,对于摩托车用插接器显得过高,因此,经协商将插接器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分汽车和摩托车两部分制定,即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在采用ISO8092.2:1996内容基础上,将部分性能要求提高并相应增加了一些性能要求及相应的试验方法,试验方法除有些直接采用国际标准的内容,其余均采用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摩托车部分),技术内容等同采用ISO8092.1996。QC/T417.3~QC/T417.5分别等同采用ISO8092.1、.3、.4:1996的内容。本系列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417-1999,QC/T418-1999,QCn29012-1991。本系列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系列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系列标准第1部分起草单位:鹤壁天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王来生、王荣喜。本系列标准第2部分起草单位:高邮电器厂;主要起草人:何玉光、吴长红、曹俊。本系列标准第3、4、5部分起草单位:鹤壁天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高邮电器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车用电线束插接器QC/T417.2-2001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摩托车部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电气线路用低压电缆(电线)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定义、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片式和柱式插接器,其它型式的插接器亦可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423.17-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eqvIEC68-2-11:1981)GB/T4942.2-1993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eqvIEC947-1:1988)JB/T8139-1995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QC/T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l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3定义本标准采用QC/T417.1的定义及下列定义。3.1锁紧装置Lockingdevice在插接器中使它们的配对部分维持机械自动锁紧状态和人工开启的装置。4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4.1总则4.1.1试验条件所有试验都应在室温(23±5)℃,相对湿度为45%~75%的环境下进行,除非另有规定。每个试验顺序(见表1)都应从新试样开始,且试样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插接器应配套试验,插接件应压接连接上相应的电线,使用的电线应符合JB/T8139的规定,并将所用的电线规格记录在试验报告中。各种试验方法和各试验样品不能相互影响。例如在高温箱里试验样品相互间要保持一走距离,不能相互接触。4.1.2试验顺序表1中的每个试样组的试验顺序从上到下用Xs表示。试样组A、B、C、D、E、F、G、H、I中的试验适用于非密封插接器。试样组A、B、C、D、E、F、G、H、I中的试验通用于密封插接器和防溅插接器。每个试样组应至少有20套单线插接器试样,或10套2线、7套3线、5套4线多线插接器试样等。混合类型的多线插接器,每个类型应至少具有20对插接件试样需进行试验。各试样组均应采用新试样进行试验。除非在试验方法中另有规定,每套多线插接器中至少有水对插接件需进行测量;单线、2线和3线插接器中的所有插接件均需测量。4.2目测检查4.2.1试验用肉眼进行目测检查。检查人员应具有正常的视力和正常的颜色分辨能力,位于最佳目测距离,在合适的光照下进行检查。4.2.2要求插接器壳体表面应无裂纹和明显变形;插接件表面应无锈蚀、无毛刺、无断裂或裂纹;配套插接器的配合部分不应有影响连接性能的变形。插接件与电线压接时,在导体卷筒和绝缘卷筒之间应能看见绝缘层和导体,导体应伸出导体卷筒,但不能影响插接件连接。所有线芯被导体卷筒包住,对线芯不应有损坏。绝缘卷筒应固定住电线而不损坏绝缘层(见图1)。按表1试验顺序,试验完所有样品组后,插接器不应产生影响使用性能的变形或裂纹和积水(只适用于试样组G)。4.3插拔力4.3.1试验配套插接器按4.3.1.1或4.3.1.2的规定,进行插拔试验时,应以50mm/min~150mm/min范围内的一个恒速进行插拔。施加的速度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4.3.1.1插接器无锁紧装置将插接器进行10次插拔。测定第1次插入力,第1次拔出力和第10次拔出力。4.3.1.2插接器有锁紧装置将插接器进行前10次插拔,每次插拔均操作锁紧装置。测定第1次插入力,第1次拔出力和第10次拔出力。第11次插拔,应按4.5.1.2要求进行锁紧装置强度试验。4.3.2要求4.3.2.1单线片式插接器的插拔力应符合表2规定。表2单线片式插接器插拔力插接器型式基本尺寸,mm第1次最大插入力,N第1次最大拔出力,N第10次最小拔出力,N有锁紧装置2.8272744.8303076.3454598.05959129.5676715无锁紧2.8535364.86767156.3808018装置8.09090249.5100100304.3.2.2单线柱式插接器的插拔力应符合表3规定。4.3.2.3多线插接器的插拔力应符合用户或制造厂的特殊要求。4.4拉脱力4.4.1试验采用一合适的试验装置,以50mm/min~150mm/min范围内的一个恒速进行拉脱力试验。施加的速度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若插接件具有一个电线绝缘卷筒,应使其在机械上无效。多根电线与单个插接件压接连接时,在每根电线上单独施加表4规定的力。表3单线柱式插接器插拔力插接器型式基本尺寸,mm第1次最大插入力,N第1次最大拔出力,N第10次最小拔出力,N有锁紧装置φ2.125254φ2.330305无锁紧装置φ3.5353512φ4.0454515表4拉脱力导体标称截面,mm2插接件材料厚度,mm最小拉脱力,N0.20.25~0.4400.3500.4600.50.25~0.5700.75901.01151.50.35~0.5155(2)1952.50.4~0.6235(3)26040.5~0.8320(5)36060.6~1.0400100.8~1.2600注1没有列入本表中的导体标称截面对应的最小拉脱力应用插值法确定。2括号内的系列为补充系列。3插接件材料厚度为推荐使用厚度4.4.2要求拉脱力应不小于表4规定(多根电线与单个插接件压接时,每根电线应分别符合表4规定)。4.5锁紧装置强度插接器的锁紧型式有壳体锁紧和插接件锁紧。4.5.1试验将插接器和插接件根据需要进行4.5.1.1或4.5.1.2规定的试验。4.5.1.1插接器壳体锁紧下列两种情况,由用户选择。a)用空插接器(插接器壳体);b)用配套插接器。采用一个夹具,将受试的插接器固定并不应使其壳体变形,将锁紧装置插接到位后,在插接器分离方向施力1000+2N,保持稳定100+2s。4.5.1.2插接件锁紧在4.3.1.2规定的第11次插接以后,在插接器分离方向施力450+2N,并保持稳定100+2s。4.5.2要求4.5.2.1壳体锁紧的插接器;在插接器分离方向加1000+2N的静态拉力,保持100+2s而不脱落或损坏。4.5.2.2插接件锁紧的插接器,在插接器分离方向加450+2N的静态拉力,保持100+2s而不脱落或损坏。4.6插接件插入壳体中的力4.6.1试验测量插接件插入壳体型腔的插入力时,用试验夹具按插入方向定位插接件,位置尽可能靠近电线绝缘卷筒。采用50mm/min~150mm/min之间的恒速插入壳体。施加的速度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4.6.2要求插接件按规定要求压接上电线后,插入壳体型腔中。若插接件压接电线导体标称截面不大于1mm2,则其插入力最大为15N,若插接件压接电线导体标称截面大于1mm2,则其插入力最大为30N。4.7插接件在壳体中的保持力4.7.1试验采用一合适的试验装置,进行插接件保持力的试验。在插接器前面或后面,沿轴向施加一恒定的力,并保持100+2s。施加的力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4.7.2要求每个插接件插入壳体型腔中,并插接到位后,在插接件与电线压接连接的轴向方向加60N的恒定拉力,保持100+2s,插接件不得从壳体中卸出或损坏。根据插拔力、材料和设计的要求,还可要求更大的保持力。密封插接器,由密封施加的力应包含在内。4.8接触电阻(电压降)4.8.1试验4.8.1.1在毫伏水平下的测量试验电压不应超过DC或AC峰值电压20mV。试验电流不应超过50mA。按图2和图3所示,测量接触电阻。相关导体的电阻应从测量值中减去。4.8.1.2在规定试验电流下的测量测量应在5A/mm2电流强度下,达到热平衡后进行,除非另有规定。如果用来试验的电线被焊接在测量点上,则不应影响插接件连接。4.8.2要求每对插接件应插接到位,初次插接后接触电阻最大为5mΩ,经过10次插拔、电流循环、温/湿度循环、振动和盐雾试验后,接触电阻最大力10mΩ,或为初次测量值的150%,由用户选择。4.9水密性4.9.1试验水密性分两种情况进行试验。a)密封插接器(见4.9.1.1);b)防溅插接器(见4.9.1.2)。密封插接器,其所用电线的总直径应在插接器密封系统允许的范围内,且电线未端应密封。将配套密封插接器在温箱中预处理4h,试验温度按表5规定的类别。表5工作环境分类和试验温度℃类别工作环境温度试验温度1-40~+70852-40~+851003-40~+1001254-40~+1251555-40~+1551754.9.1.1密封插接器将顶处理后的试样立即侵入由5%Nacl溶液和0.1g/l润湿剂构成的液体中,液体温度应为(23±5)℃。其中,液体应着色,以便在电气试验后,可以用肉眼检查液体浸入试样的情况。按图4所示将试样浸没1h,测量液体中试样的漏电情况。测量位置在每个插接件和电极之间。对于多线插接器,测量应在每两个相邻的插接件之间,例如按图5所示。4.9.1.2防溅插接器将预处理后的试样立即进行GB/T4942.2规定的防溅试验IPX4。建议在水中添加一种颜色,以便于分辨水浸和冷凝之间的不同。4.9.2要求4.9.2.1密封插接器按4.9.1.1试验后,在外施电压48V时,漏电流不得超过50μA,并应无水浸入。4.9.2.2防溅插接器按4.9.1.2试验后,应无积水,并应按表1要求顺序进行其后的试验。4.10温/湿度循环4.10.1试验采用配套插接器的电线一电线连接(见图2)进行温/湿度循环试验。若用户要求,也可使用与装置连接(见图3)进行此试验。将配套插接器放入一合适的试验设备中,按下列试验程序进行24h循环变化,共进行10次循环试验。温度类别根据环境条件按表5规定。a)保持设备内温度(23±5)℃,相对湿度45%~75%,4h;b)在0.5h内,将设备内温度升高至(55±2)℃,相对湿度为95%~99%;c)保持设备内温度(55±2)℃,相对湿度95%~99%,10h;d)在2.5h内,将设备内温度降低至(-40±2)℃;e)保持设备内温度(-40±2)℃,2h;f)在1.5h内,将设备内温度从(-40±2)℃升高至分类试验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