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的远方第二课时一、作业反馈文章回忆了“我”与母亲之间的哪些故事?(语言简洁,最好是小标题的形式)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回顾这些往事的?为什么?文章将“我”与母亲的回忆相互交错。在母亲的记忆中,我们读到的是无尽的牵挂,无限的不舍;而在“我”的回忆中,更能感知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倾尽一切的母爱情怀,以及“我”的无限感激。此环节是重点,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我”和母亲的回忆角度。尤其是让学生找到体现母亲心理的词句,感知母亲的情怀。如“期望大概只有一个,就是祈求我的健康”“母亲急得满眼泪”“还心有余悸”“感谢得流下泪来”“那时代的妈妈,是从来不会想到自己的苦”“母亲的担心没有太久”“母亲反而担心”“总是唯恐我在外地受苦”“倚在车站的栏杆向我挥手”等等,这些细节,正是母爱的写照。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做批注。2.既然写母亲,为什么还要详尽地转述母亲讲给“我”的日本童话呢?仅仅是因为那是母亲的故事吗?(启发学生结合全文,从文章整体、主旨出发,思考这个问题。)写童话的真正目的是怀念慈爱的母亲,感激她的深深教诲。母亲的爱铭刻在作者心中,鼓励着他追求人生,达到梦的彼岸。因此,他自豪地说“光是这一点,使我后来成为作家。”3.母亲说“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那么文题“梦的远方”到底指什么?(此环节可以讨论,并允许不同意见共存,但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来思考)三、延伸拓展1.教师总结:余秋雨说“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是的,母亲是我们的头所依托的胸膛,母亲是祝福的手,母亲是保护我们的眼……失去这一切,我们如何才能实现“遥不可及的梦”?正如林清玄先生,幼时的多病,是母亲的关爱给了他强健的体魄;儿时的“孤僻”,是母亲的宽容、理解给了他健康的心灵;奋斗的路程中,是母亲的故事给了他顽强、执著的精神,最终实现了他的作家梦。母爱是博大的,她的博大足以和日月齐辉,同时母爱又是细微的,细微得犹如慈母手中那段纤纤丝线——博大与细微在母爱这里找到了最好的契合点。你还知道哪些令你感动的母爱的故事?(学生自由发言,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讲故事。)2.既然母亲如此伟大,你如何报答自己的母亲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其实,正如有些同学所言,回报母亲,不是虚无缥缈的豪言壮语,不是对未来虚无的许诺。它可以是今晚的一杯热茶,一句问候,一盆洗脚水……这里老师朗诵一首诗《当我老了》。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耐心。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的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时,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请不要责备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的情形吗?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请不要嘲笑我。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刚开始学习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抱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其实,我们的父母要的仅仅是那么一点耐心,那么一点理解,那么一点——唉!四、布置作业练笔《当你老了——写给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