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公元581-618)隋代建設項目開運河闢道路修長城營兩都置倉窖隋代運河靈武朔方大興城榆林寨榆林紫河并州洛陽薊縣涿郡板渚山陽揚子京口餘杭潼關廣通渠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廣通渠建設目的:便利關中漕運建設情況:文帝開皇四年,宇文愷在渭水以南開渠,引渭水從大興東流至潼關而入黃河,全長三百多里,溝通關內漕運;所謂:「漕運通利,關內賴之。」開運河邗溝建設目的:便利運輸及南巡建設情況:開皇七年,疏通春秋時代吳王夫差所聞的山陽瀆,起江都,北至山陽,溝通長江與淮河的水路,以便南下平陳。煬帝大業元年,徵發淮南人民,再次疏導和擴闊邗溝,使河道寬至四十步。通濟渠建設目的:便利南北交通建設情況:大業元年,煬帝徵發河南諸郡男女開鑿,自洛陽西苑引穀水、洛水到洛陽,再由板渚引黃河到汴州,引汴水入淮河。河道寬約四十步。永濟渠建設目的:作為出征高麗的補給線建設情況:大業四年,煬帝徵發河北諸郡男女,先引沁水南流入黃河,又引沁水東北流入衛水,並擴闊衛水至沽河,更沿沽河直達涿郡(北京),長約三千餘里,把黃河、沁水、衛水、沽河連繫起來。江南河建設目的:便利東巡及對南方的控制建設情況:大業元年,開鑿京口至餘杭的河道,全長八百里,河寬十多丈,以便龍舟通行,沿河設驛宮和糧站。榆林寨紫河靈武朔方榆林薊縣并州洛陽馳道御道馳道建設原因:方便北巡建設情況:大業三年,發河北十多郡男丁鑿太行山,自洛陽北達并州,聯貫河北與并州的陸路交通。闢道路御道建設原因:耀武突厥建設情況:從榆林東至薊城,長約三千里。修長城•建設原因:防範突厥,鞏固北方建設情況:開皇元年,發兵三萬修築靈武至朔方的長城,並沿朔方築城數十。•大業三年,修築西起榆林,東至紫河的長城。大業四年,又徵二十萬入增築榆林谷至遼東一段長城。營兩都建設原因:長安故城狹小建設情況:開皇二年,宇文愷在長安東南營建大興城。估計都城面積約七十平方公里,較今日的北京城略大。建設原因:關中常有飢荒建設情況:大業元年命楊素、宇文愷揉合大興與建康規制,築東都洛陽。此外,為鞏固防務,又在洛陽外圍挖掘濠溝,全長超過二千華里,圍抱洛陽,並設關防守。置倉窖建設原因:以便關東糧餉,轉運關中建設情況:開皇三年,沿運河兩岸,設黎陽,河陽、常平及廣通倉。大業二年,在洛陽附近設洛口倉及回洛倉。網址介紹http::試述隋朝各項建設的目的及歷史意義